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起底囚犯獵艶監獄:獄警“集體嫖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26 14:09:31


 
  時間到了1968年,隨著“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角吹響,一大批知青趕赴老萊農場。“知青是瞧不起我們的”,從城裡到老萊農場的錢建國已被知青當做了農民。那一年,老萊農場歸屬訥河縣(現訥河市),1972年又改隸屬於黑龍江省農場總局嫩江農場局。

  1974年後,知青大批回城,老萊農場“冷清”過一段時間,直到1983年,改隸於黑龍江監獄管理局(原稱黑龍江省司法廳勞改局),稱老萊勞動改造管教支隊,後稱老萊監獄。兜兜轉轉,名稱歸屬更迭,又回到了監獄系統。

  早期的老萊監獄,服刑人員需到農場幹農活。1999年,李斌分配到老萊監獄。那時“監企合一”,農場給幹警發工資,服刑人員得為農場創收。每天不到四點,李斌扛把槍“押”服刑人員到農場幹活,一直到晚上八點才回。監獄幹警和農場職工的工資一樣,300多塊,“誰都不願意做幹警,辛苦得很”。李斌說,那時有服刑人員嫌苦偷跑的,但跑不了多遠就被抓回來了。

  起早貪黑的生活,李斌過了5年,到了2004年監獄改革,日子突然變得好過,但改革並沒有把隱患改掉,以致此後衝突不斷。
 改革

  “監企分開”後創收變本加厲

  2004年後,李斌等監獄幹警的工資由黑龍江財政撥款,每年遞增的工資,讓他們的生活比農場職工好過很多。

  2003年,司法部推出監獄體制改革,向全國監獄系統提出“全額保障、監企分開、收支分開、規範運行”的改革要求,其實質是將監獄企業(農場)與監獄分離。此前,老萊監獄的服刑犯人是需要到農場幹活,為其創收的。

  時任司法部部長張福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之所以要實行“監企分開”,是因為“實行‘監企合一’的體制,使監獄職能嚴重錯位。監獄的領導既是監獄長,又是企業的廠長、經理。”“把監獄企業的生產收入與監獄經費直接掛鈎,把警察福利與生產效益掛鈎,使監獄生產背離了監管改造的屬性。長期以來,對監獄的財政投入嚴重不足,監獄經費不能足額到位,監獄將監獄經費與生產收入直接掛鈎,把罪犯勞動生產作為維持監獄運轉的重要手段,嚴重背離了監獄生產為改造罪犯服務的目的。”

  隨後,黑龍江成為監獄體制改革6省試點中的一省。2004年,老萊監獄實行“監企分開”,監獄長和農場董事長為不同人,領導不同班子。服刑犯人無需再到農場幹農活,加上此前全國普遍存在外出幹活中服刑人員偷跑事件,國家規定服刑人員不許外出幹活。老萊農場的服刑人員改到在各自監區從事生產工作。

  李斌一下感覺到輕鬆不少,不必再起早貪黑扛槍監督,只需站在監區的高台上監督服刑人員做工即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