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外貿“逆風”中弱勢開局 穩健增長可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08 15:27:39


  中評社香港2月8日電/中國海關總署8日公佈數據,1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出口1.23萬億元、進口0.86萬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10.8%、3.2%和19.7%。儘管經過季節調整後上述降幅有所收窄,但仍出乎市場預期。

  新華社報道,受訪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進出口弱勢開局,顯示當前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總體復甦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隨著中國各項穩定外貿舉措逐漸發揮效應,並不斷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全年進出口仍有望保持適度平穩增長。

  1月份中國對美國、東盟出口有所增長,對歐盟、日本出口則分別同比下降了4.4%和20.4%,內地對香港出口也下降了逾一成;同期,在前十大貿易夥伴中,除了從台灣進口同比微幅增長0.7%外,從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進口均為下降。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李健分析說,2014年1月份出口增速是兩位數,今年1月出口負增長既有去年同期基數相對較高的因素,也反映出主要貿易夥伴經濟走勢嚴重分化,儘管美國復甦勢頭有所鞏固,但歐盟、日本以及部分新興市場經濟低迷難以顯著改善需求。

  數據顯示,2014年佔中國外貿份額70%的24個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口增長都在3%以下,其中16個國家進口增長只有1%甚至是負增長。此外,個別地區政治風險上升、局勢動蕩,都對中國外貿構成不確定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認為,除了外部經濟“逆風”外,中國外貿傳統競爭優勢弱化也是出口走低的重要原因,這集中表現在1月份加工貿易出口乏力,同時機電產品和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有所下降。

  他表示,當月進口降幅的加深,一方面是繼續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抑制,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整、產業轉型升級、淘汰過剩產能仍將延續一段時間。

  不過劉學智提醒說,長期以來,每年年初中國外貿數據往往會受農曆新年等季節性因素影響而出現波動,通常3、4月份以後的數據才能更加清晰地反映進出口運行情況。

  就外貿未來走勢,專家們認為,從全年看外貿運行外部環境總體略好於去年,加之相關政策不斷完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加快推進,高水準的自貿區網絡正在構建以及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等新興貿易方式蓬勃發展,中國外貿有望保持適度平穩增長,但同時面臨的風險也不容小覷。

  根中國海關總署對近3000家出口企業進行的月度網絡問卷調查,1月份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8.6,較去年12月下滑1.5,連續第四個月回落。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項下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8.4%,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這些先行指標都預示今年一季度以及二季度初中國出口仍然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

  此外,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認為,去年中國製造業吸收外資同比下降約12%,而外貿出口約有一半為外商投資企業所創造,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的下降,將對出口形成中期制約。

  中國海關總署署長於廣洲表示,當前各國普遍把擴大出口作為促進經濟復甦的重要手段,去年中國出口占全球份額進一步提高到12.2%,未來面臨的國際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這要求中國有針對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鞏固傳統優勢產品市場份額,扶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提升中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的分工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一些國家央行採取貨幣寬鬆政策,國際外匯市場風雲變幻,競爭性貶值風險集聚,也成為影響外貿走勢的變量之一。

  中國商務部外貿司司長張驥提示,匯率風險對外貿企業產生巨大壓力,企業需要總結經驗並利用金融機構提供的風險規避工具做好應對預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