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這是一段穿越50年的情懷:從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起至今,他是我國唯一全程參加核試驗生物效應研究的醫學專家。
人民網報道,這是一份忠誠事業的情結:堅守軍事醫學防護陣地,雖年近八旬,依然帶領團隊在新武器效應與防護研究領域跋涉不止。
王德文,我國軍事病理學主要開拓者之一、著名防原醫學家、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一級研究員。
他在國際上首次闡明核爆炸所致震動傷、電磁脈衝傷、特殊部位燒傷的規律,研製出系列防護裝備,百餘項成果在部隊和反恐維穩中發揮重大作用。1985年,作為最年輕的科學家,王德文以“突出貢獻者”身份獲得同“兩彈一星”比肩的首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大漠,蒼穹。刹那間,蘑菇雲衝天升騰,核煙塵持續彌漫,一支身著防護服的隊伍衝向爆心……
這一場景,總被追憶起。王德文滿頭銀發,說起話來沙啞不失響亮,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勁。
“我這一輩子,活得坦然、活得充實、活得幸福!”王德文說,這一切都起源於“那一天”。
1964年4月30日,王德文所在研究室主任劉雪桐,把他叫到辦公室,鄭重說道:“國家要進行核試驗,我們奉命組建生物效應研究分隊,組織上決定讓你參加。”這時的王德文,剛從北京醫學院畢業兩年,參軍到軍事醫學科學院時,他就決定把一切獻給軍事醫學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