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製造如何熬過2015?全面深化改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2-22 08:52:41


 
  小型化、專業化將成為製造企業發展新特征

  著名品牌戰略專家李光鬥日前撰文指出,市場是在不斷的供給與需求的循環中發展,對製造業也是如此。從供給角度來講,支撐製造業發展的是勞動、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從需求角度來講,支撐製造業發展的是投資、消費和淨出口拉動。現在製造業出現危機,很大情況就是供給與需求發生了變化。

  在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看來,中國製造的問題在於大而不強。“我們的機床占到世界的產量38%,但是我們高檔的數控機床基本得靠進口。我們鋼鐵產量世界第一,但是港口碼頭上高噸位起重機的鋼絲繩得進口。我們的鋁產量是世界第一,但是飛機上用的鋁我們得進口。我們給每人每年平均做3套半衣服,但是這麼大的出口服裝基本上都是貼牌。 ”

  對此,有專家表示,事實上中國製造產業發展了這麼多年,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產業鏈的最低端,利潤微薄不說,產品技術還跟不上市場發展。國內外有很多的現象表明,製造業企業不肯花資本去轉型升級,就得面對倒閉的惡夢。

  壓力雖大,但是並不是沒有出路。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在新常態的經濟態勢下,創新才是經濟結構改革的動力。據IDC去年預測,製造業互聯網化將滲透到企業研發、生產、物流、銷售、售後等價值鏈環節,2015年,製造業互聯網化趨勢將進一步向產品延伸。此外,工業4.0將成為傳統製造企業打造智能工廠的標杆,製造業服務化將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主流趨勢,小型化、專業化將成為製造企業發展新特征。

  南京財經大學中國區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陳志龍此前撰文表示,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中國製造”所面臨的危機和挑戰是揮之不去的。如何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消除實體經濟在體制機制層面與市場經濟不匹配的障礙,為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定基礎,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才能重振中國製造業的雄風。如果處之失當,中國製造業可能面臨的空心化危機並非危言聳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