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發展方面,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1978年,鄧小平就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中提出法治問題,他說:“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裡講的制度化、法律化,實際就是法治化的問題。1997年,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之後,歷次黨代會報告都強調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問題。
由習近平倡導和構建的習式政治新常態,不僅接續了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而且前所未有地提出了“法治中國”的理念,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從而把依法治國又上升到法治道路。在中國的政治語境中,道路是第一位的,“三個自信”的第一個自信就是道路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開拓的一條新道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首先要做到
“三個依法、三個法治”,即“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其次,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再次,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最後,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在政治清廉方面,形成了深入反腐敗鬥爭的嶄新格局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來,始終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自改革開放以來,反腐鬥爭開始改變主要通過“運動”進行反腐敗鬥爭的方式,而逐步明晰、聚焦於制度反腐的思路。1992年,鄧小平在巡視南方的講話中,深謀遠慮、高屋建瓴地指出,“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對幹部和共產黨員來說,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這就明確地把反腐敗問題提升到了法律制度的高度。
由習近平倡導和構建的習式政治新常態,不僅高舉反腐倡廉的旗幟,而且揭開了反腐倡廉嶄新的一頁。十八大後,習近平提出,要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以“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反腐敗,猛藥去屙、重典治亂,實行“老虎”、“蒼蠅”一起打。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明確論述道:“要繼續全面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同志則以明晰的語言闡述,“要研究並實施制度創新,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提出了“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三不”要求,開創了制度反腐的新進程,開始建構反腐治腐的新制度體系。2014年9月5日,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加強和改進監督工作,拓寬人民監督權力的渠道,抓緊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