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身之難
一個企業家,完全退出鋼鐵,轉向生物制藥——此人名叫葉金保。
寒流來襲,鋼鐵人紛紛尋求出路,但跨界幅度這麼大,還不多見。
十幾年來,葉金保在遷安的一連串“大動作”總出人意料:創辦第一家民營鋼鐵廠;第一個“拆小上大”,使產能翻倍;而在鋼鐵最紅火的時候,他把廠子賣了。
從升騰的爐火中,他看到了逼近的陰影:“坐等烏雲壓城,不如未雨綢繆。”結果,葉金保與鋼鐵冬天擦肩而過。可隔行如隔山,轉型的挑戰超出他的想象——
研發難。醫藥研發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大把的錢丟下去,連個響動都沒有。從2006年就開始研發、總投資2000多萬元的一種疫苗,至今沒進臨床試驗。
銷售難。以前煉鋼,坐等市場,原料是欠賬吃進,產品一手交貨一手拿錢。現在,要一家家去推銷,產品再好,也難把人心說動。
迄今,已投入4億多元,還沒賺到錢。
如果說葉金保的轉行是“無中生有”——在鋼鐵之外另辟蹊徑,李民的轉型就是“有中生新”——延伸鋼鐵產業鏈條。
李民也在遷安開鐵礦起家,後來轉向高端冷軋矽鋼板,現在集中精力“在鋼板上綉花”——為食品罐、氣霧罐等金屬包裝印制圖文。
奶粉罐上嬰兒小臉蛋印得不夠粉嫩,套印偏差0.1毫米,就成殘次品。為達到藝術品般的精致,李民沒少交“學費”。
而在武安,冀南鋼鐵面對的困局更嚴峻。記者採訪時,這家企業剛找到新方向——與捷克飛馬特公司合作生產高檔數控機床。如果成功,不僅冀南鋼鐵將實現由低端到高端的“華麗轉身”,而且整個武安鋼鐵的轉型也將基本成功。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項重任向冀南壓來——退城進園。企業建在城區,但省里要求,在2017年底前和另外5家鋼鐵企業一起,遷往郊外的工業園區。
所謂搬遷,對鋼鐵企業來說就是重建,因為原有設備90%以上都不能用了。因此,歷史上鋼企搬遷成功的案例不多……
轉型之路不是坦途,但沒人輕言放棄,都在執著地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