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評論:農村頽敗根在城鄉二元社會結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01 15:51:14


 
  四是農村人情負擔越來越重。儘管農村空心化現象加劇,但農村婚喪嫁娶、建房、升學當兵、生日宴等等宴慶活動泛濫,人情變味,成了搜刮錢財的“道具”,“隨份子”禮金越來越高,不少家庭被人情債壓得喘不過氣來,甚至債台高築。

  五是田地荒蕪越來越多。由於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缺乏足夠務農人數,儘管有各類涉農補貼,但種養殖業比較效益低下,農民無心農事,且不少九零後農民根本不會種田。在我家鄉,大量田地被撂荒,荒蕪的田地不少於百分之三十,且這種狀況還在變得越發糟糕。

  而造成當前農村全方向頽敗不能怨農民,根在中國城鄉二元社會經濟結構,是被城鄉巨大差距逼出來的。首先,各類公共基礎設施投入,城市優於農村,大量醫療、教育、公共交通、養老保障、娛樂等設施投放在城鎮,且這種現象還有加劇趨勢。致使在教育教學資源、就業機會、收入增長、生活文化娛樂等方面,城市與農村存在巨大鴻溝和極端不平等,這成了農村頽敗的催化劑。如果中國城鄉差距沒有這麼大,在基礎設施投入上,農村與城市處於均等地位,農村生活與城鄉一樣方便,我相信沒有多少農民會往城市跑,並向往城裡生活,更不會出現農村教育日漸衰微而城市教育教學難堪重負的局面。其次,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不是縮小,而是在擴大,使農副產品越來越低於它自身價值,工業產品越來越大於它的價值。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大型工業產品不說,與農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服裝、生活資料以及農藥、化肥等等,其價格上漲幅度遠大會於農副產品上漲幅度,儘管政府對農業種養殖業實行了相應政策補貼,但依然無法抵銷涉農工業產品價格上漲,農民仍無法改變事實上被“剝削”地位。

  如果我國農副產品價格能達到日本、歐美經濟發達國家水平,農民靠種養殖業收入足以養家糊口,誰願意背井離鄉去外地打工謀生?農村大量田地哪會存在撂荒之虞?再次,農村讀書無用論、婚姻及其他方面相互攀比,並非空穴來風,而使受中國醫療、住房、高等教育等多項改革誘發的“城市病”感染而致。看病貴看病難,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高等教育產業化,收費劇增,不少專業設置不對口,難以適應社會需要,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就意味著失業;城市生活高昂的房價,買套房需要幾代人努力,等等,這都是將人們一切行為方式和價值標準引向“向錢看”歧途的“禍首”,“笑貧不笑娼”已成社會通病,不僅扭曲著城市人正常生活觀,也深深影響著農民工思維方式和生活行為,讓進城務工農民效仿和推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