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京津冀部分幹部民眾互指對方污染影響本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04 14:38:07


  中評社香港3月4日電/在我國霧霾嚴重的華北地區,廣大人民群眾渴望藍天白雲常態化,對政府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抱有很大的期待和信心。但是,一些地方有關部門習慣將霧霾成因歸咎於氣象條件、地理條件,刻意淡化污染內因。同時,雖然華北各省市區建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機制,但各自為政式的治霾模式存在效率低、效果差、事倍功半等問題。

  有關部門刻意淡化污染內因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將霧霾成因歸咎於氣象條件、地理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做法,有關部門在宣傳上應該著重強調污染的危害,積極喚起公民的環保意識。

  在華北平原某市,環保部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時,一直在強調2014年優良天比2013年多了,這得益於各級有關部門合力攻堅,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各項減排措施迅速執行落實到位,所以大氣治理才成效顯著。但對於為何霧霾天絕對量仍然很多的疑問,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因為最近幾年靜穩天氣多,所以才有霧霾。

  記者梳理京津冀地區一些有關霧霾天氣成因的官方通報時發現,“氣象條件不利”和“地理條件先天不足”兩大因素常被提及。2014年10月,京津冀地區連續出現霧霾天氣,就有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在媒體上解釋,秋冬季是華北平原霧和霾頻發的時段,特別是由於地面氣壓場弱,大氣層結構穩定,造成持續的霧霾污染。

  “我覺得這是一種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做法。霧霾的根本原因就是污染,氣象條件、地理條件只是外因。政府部門在宣傳上應該著重強調污染的危害,這才能喚起更多公民的環保意識。”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一位環保專家說。

  業內人士表示,刻意淡化污染內因可能是個別政府部門怕因治污不力被問責。當然,各級部門在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上的努力不可否認,這令近期霧霾天氣得到遏制,但大氣治理工作不能因此懈怠,“人努力”和“天幫忙”不可偏廢。

  地區偏見阻礙聯合治霾

  記者採訪發現,在大氣污染治理問題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部分幹部群眾互相之間存在一定偏見,都認為對方污染嚴重影響了本地,如果周邊地區能加大治理力度,本地霧霾就能減輕。

  2014年4月,北京市環保局發布PM2.5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本地污染占64%至72%,區域傳輸占28%至36%。一些北京市民在接受採訪時認為,區域傳輸占的比重不小,這說明河北和天津“污染”了北京,“北京現在基本沒有什麼重工業,第三產業發達,工業污染物排放很少,可北京周邊工廠企業排污太厲害,這些問題不解決,北京再怎麼努力都沒用。”

  但一些河北幹部群眾並不這麼認為。一位省直廳局的幹部告訴記者,眾所周知,華北地區冬春季盛行西北風,夏秋季盛行南風、東南風,河北中南部地區在冬春季節霧霾最嚴重,而這時刮的是北風,說明很多污染物是從北京方向刮過來的。幾位唐山市民說,北京把首鋼這個最大的污染源搬到唐山,稅收留在北京為經濟發展做貢獻,卻讓唐山人呼吸霧霾,這不公平。

  “我覺得我們天津最冤,夾在北京和河北中間,論機動車污染我們比不上北京,論工業污染比不上河北,北京和河北如果能治好霧霾,天津空氣質量也就上去了。”一位天津市民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