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0日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像患了“歷史焦慮症”,一提歷史,就發急,就敏感,就驚愕,就躲閃,就抹殺,就賴賬,就偏執,就焦慮。似乎誰的話也聽不進,誰勸告都不管用。
3月16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東京發表演講時說:“我們必須要為促成真正的和解、協調、和平與繁榮奠定基礎。在這一背景下,我敦促地區各國領導人牢記歷史,面向未來。”可是,勸告也好,敦促也罷,安倍就是不理這個茬。他接著發表的演講,當著潘基文不得不提一句“對過去的戰爭深感懊悔”。但懊悔什麼?是指日本對其他亞洲國家造成的傷害嗎?語焉不詳。接著安倍迅速將話題轉到“日本作為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所作出的貢獻”。
此前的3月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日當天,就借二戰後德國與被侵略國實現和解的做法,提醒日本誠實面對戰爭歷史。安倍哪會理這個茬?繼續顧左右而言他。
3月15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答日本記者關於歷史問題的提問時再次好言相告:“在今年這樣一個重要的時刻,我認為對中日關係既是檢驗,也是機遇。如果日本領導人正視歷史,並且保持一貫,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就有新的契機。”安倍還是不理這個茬。“檢驗”吧,我不理睬;“機遇”嗎,與我何幹!
誰講都充耳不聞,日本自己前首相的話,總該聽幾句吧?“村山談話”明確表示過,“我國……殖民統治和侵略給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和痛苦。為了避免未來有錯誤,我就謙虛地對待毫無疑問的這一歷史事實,謹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日本《朝日新聞》3月16日刊發專訪,村山說,“安倍首相強調面向未來,但過去與未來是不可分開的。日本對亞洲的殖民統治和侵略是歷史事實,在對過去反省的基礎上展望未來很重要。”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