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貪官過得好壞,海外追逃都要加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1 10:01:24


  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外逃貪官作為負面教材固然有意義,但更重要的,是在海外追逃上不斷加碼:無論他們過得好壞,都要將他們繩之以法。

  2014年底,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潛逃美國兩年半的遼寧鳳城市委原書記王國強,從美回國投案自首。日前有媒體刊登了其在美逃亡生活的自述,文中稱自己與妻子兩年多都是“在遠郊苟且偷生”,整日不敢出屋,靠面包果腹;房客看到其妻就目露淫光;兩人生病也無法買藥。文章甫一刊出,引發輿論熱議。

  貪腐官員外逃後,不是逍遙海外,而像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這似乎也是給“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因果論做注解。實質上,自海外追逃“獵狐行動”開展甚至更早以來,這類“與其吃苦外逃,不如回家坐牢”的腔調,就充斥於不少媒體、網絡,它或是貪官本人現身說法,或是以第三人稱作冷眼旁觀狀,只不過,這次當事人王國強自述的外逃生活悲慘情狀更具眼球衝擊力。

  毋庸置疑,讓外逃貪官自述“西游”的劫難,不乏勸誡意義:眾所周知,當前中國外逃經濟類嫌犯大多集中在三大目的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這三個國家至今尚未和中國簽署雙邊引渡協定,中國執法機構在這些國家進行追逃時,很難採取對口引渡的方法走“陽關道”,而規勸、告誡等手段則常會派上用場。而渲染外逃生活的“生不如死”,或能引發那些外逃經濟類嫌犯的共鳴,促使他們下決心回國投案自首;它對某些尚未東窗事發、正在國內蓄謀外逃的人來說也或是“醒世恒言”,能令他們打消外逃“吃苦受罪”的念頭。

  但這種初衷良好的做法,也無法回避同樣存在的“另一面”:現實中,有些外逃嫌犯其實也“活得挺滋潤”。很多嫌犯儘管是“戴罪外逃”,可他們並不像王國強那樣“生不如死”。有些嫌犯外逃時夾帶了大量非法所得的不義之財,他們中一些人(如“裸官”)更事未雨綢繆,搶在案發前通過洗錢等手段將部分非法所得“洗白”。對他們而言,那些對外逃生活的悲情渲染,對他們或許構不成“硬殺傷”。

  在此情境下,用外逃貪官的悲情作為負面教材固然有意義,但更重要的,還是在海外追逃追贓上不斷加碼,以此為著力點倒逼外逃貪官“沒法好過”:無論他們在國外是過得好還是壞,都要採取措施,將他們繩之以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