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博鰲引經據典:物之不齊 物之情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9 09:20:56


 
  中國人的心靈構建,也需要社會秩序和個體自由的同時兼顧、協調共濟。

  那麼,從文明上看:

  世界上的文明形態,既各具特色之法,也各有共通之處,多元並存、協調發展,才是中和天下的發展大道。何況,人類社會文明形態之間,無論是中華文明、西方文明還是伊斯蘭文明甚或其他文明類型,必然是共同點大於差異性,所以理應相安比相斥更容易。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孟子告訴我們,不必再把差別看成是異類,應該把差異看作是補充。

  就像中國文壇以筆墨告訴我們的,可以魏紫姚黃、各有千秋;

  就像中國政壇告訴我們的,可以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就像中國音壇告訴我們的,可以八音克諧、琴瑟和諧;

  就像中國學術告訴我們的,可以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那麼,文明國家之間的共存之道也早就通過爭戰的兩敗俱傷與和平的相安久存告訴我們,可以求同存異,可以協同發展。

  而中國文化的特質就是:百家爭鳴,多元並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