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慶應大學教授添穀芳秀:日本須摸索與華共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05 09:21:01


  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許多國家接連表態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凸顯國際秩序正在逐漸變化。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恐怖主義及傳染病、環境問題等正跨越國界威脅人們的健康與安全。面對劇烈變化的世界,日本在安全保障方面應該如何應對?共同社就此採訪了慶應大學教授添穀芳秀。以下為具體採訪內容。

  “日本安保政策的變化是為了對抗中國”這一見解在日本國內外都廣為流傳。海外甚至還有觀點似乎認為日本在與中國展開軍備競爭。不少日本政治家持有視野狹窄的中國威脅論,這也是導致這種觀點蔓延的原因之一。然而,這樣的解讀對於日本而言在戰略上絕非有利。日本必須與國際社會加強合作,促進中國作出改變,摸索與中國的共存模式。

  在軍事上能夠抑制中國是美國的存在,然而在全球化的當今世界,“封鎖”中國顯然不可能。尤其是在經濟層面上,日本和美國對中國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此基礎上,戰略性的課題就是如何讓中國適應國際社會的規則與思維方式。19世紀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懷著巨大屈辱感,在躋身大國的如今也有欲實行復仇的潛在意識。這形成了堅定的民族主義,在亞洲孕育出強硬推行自身主張的做法。

  各國紛紛表示加入的亞投行就是其中具有象徵性的事例。該銀行是力爭與美國達成“新型大國關係”的中國為了在亞洲形成以本國為中心的體系而設立的經濟裝置。無論日本加入與否,重要的是發達民主國家緊密合作,從內外兩方面推動其向符合國際標準的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中國的市民及評論人中也不乏自由主義的國際派。日本若在安保政策上對中國過於在意,在歷史認識問題上應對不當的話,也可能會站在並非對國內現狀十分滿意的中國“沉默的大多數”的對立面。

  中國社會的變化需要時間,需要長時間做工作。中國遊客在日本大量購物的“爆買”雖然成為話題,但讓眾多的中國人接觸到日本的市民社會是很重要的。 從長期看,中國社會自下而上的改變也符合日本的利益,這同樣也是國際社會所期待的。

  添穀芳秀:出生於1955年,慶應大學教授,專業為東亞國際關係。著有《日本的“中等強國”外交》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