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故人:“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清明節是寄托人們對逝去的親人思念的節日,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中,把生死離別的悲傷寫到痛徹心扉。清明時節,獨在異鄉漂泊,哭聲浸染了思緒,紙錢擊碎了堅持,感嘆離別愁苦,思念故去親人,此情此景,陰陽兩隔,無處安放的思念。
嘆漂泊:“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唐代詩人杜甫在《清明二首》(之二)中,真摯透徹地表達了清明之時漂泊無依的無奈。“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當清明的愁遇上漂泊的苦,詩人心中的苦楚被放大,仕途受挫的杜甫身處人生低谷,平生抱負施展無望,身老病廢,流離失所,這樣的境遇,甚至不如一只可以自由飛翔的“白頭翁”,漂泊之苦讓人無法自抑。
在杜甫的另一首詩作《小寒食舟中作》中,“雲白山青萬餘裡,愁看直北是長安”的詩句,也讓詩人清明時節的漂泊愁思感人至深。
繪美景:“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相比於清明節抒發家國情懷的作品,南宋詩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輕快了很多。清明時節西湖春景引人入勝,游人熙攘,隨著傍晚熱鬧退去,流鶯重新占領夜幕下的楊柳,足見春日美景的誘惑之大。詩人未直接繪景,卻把清明時節的美景寫得淋漓盡致,凸顯清明時節的歡愉愜意。清明節雖然是一個值得感懷思考的節日,但畢竟也是清心明志的時節。愁歸愁,但不是全部,不如吹一吹春風,莫負了大好春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