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克強:中國外貿要從大進大出轉向優進優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06 09:04:19


  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李克強總理3日主持召開中國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座談會。他強調,要推動中國外貿從“大進大出”轉向“優進優出”,形成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李克強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實施沿海發展戰略一個很重要的舉措是“大進大出”。這一戰略有力支撐了中國經濟30多年高速的發展,造就了今天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但必須看到,國際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中國也需要順應這種變化,轉變自己的發展方式。過去那種‘大進大出’的老路已經難以為繼。”總理說,“要加大支持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使我國對外貿易從‘大進大出’轉向‘優進優出’。”

  支持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就是推動中國外貿向“優進優出”轉變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千千萬萬企業得益於“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戰略,並收獲了“第一桶金”。它們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在國內完成加工後再向國外銷售產品,從而將生產過程的“兩頭”都放在國際市場,通過“大進大出”,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不過,許多企業很早就明白,豐厚的利潤其實更多集中在“前頭”的研發和“後頭”的銷售,中國企業賺的不過是個“打工者”的微薄利潤。

  在3日的座談會上,李克強分析說,長期以來,“大進大出”發展模式帶動了國內的大量就業,也推進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但大部分利潤並沒有留在國內。

  “目前,我國的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資源約束日益加重,‘大進大出’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促成‘優進優出’的開放型經濟新格局。”他說。

  總理進一步解釋說,所謂“優進”,就是從我國的長遠和根本利益出發,根據國情,有選擇地進口緊缺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重要零部件。而所謂“優出”,就是不僅要出口高檔次、高附加值產品,還要推動產品、技術、服務的“全產業鏈出口”。

  李克強說,支持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就是推動對外貿易向“優進優出”轉變。這有利於培育對外開放新優勢,使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在更高層次上深度融合。

  “雙引擎”不能關起門來打造,必須要著眼全球

  李克強說,支持中國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是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關鍵舉措。

  “我們要使中國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必須從全局範圍考慮問題,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他說。

  總理說,當前中國要頂住經濟下行壓力,必須用“雙引擎”來助力“雙中高”。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二是改造傳統引擎,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