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用“三個一億人”衡量中國城鎮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3 09:08:09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新型城鎮化一直是我國的重要戰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城鎮化的內容有798個字,在一字千金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應稱得上是“篇幅巨大”。應該說,城鎮化是解決城鄉差距的根本途徑,也是最大的內需所在,要堅持以人為核心,以解決“三個一億人”為著力點,發揮好城鎮化對現代化的支撐作用。

  中國的城鎮化總體不是非常均衡,當然不均衡也是城鎮化的特點之一。比如北上廣是很多對人生抱有理想的人非常向往的地方,所以那裡除了當地人之外還聚集著很多為事業打拼的外來人口。相比之下,中西部廣大地區人口密集程度低很多,甚至不少地方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青壯年多數去經濟更發達的城市務工。這種局面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畢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國家要考慮國土安全,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在中西部適當配置人口是必要的。

  在過去30年中,城鎮化更多集中在沿海。未來要提高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2020年要解決一億人在中西部就地城鎮化。中西部就地城鎮化的主體應該是西安、重慶、成都、長沙、武漢、鄭州這樣的城市,有一定輻射能力,人口規模在500萬以上,而不是就村城鎮化。

  第二個“一億人”——解決一億農民工城市落戶的問題。新型城鎮化當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很重要,內涵是解決人背後公共服務均衡化問題,說白了就是戶籍要落下來,教育、醫療、養老要均衡,不能讓農民工和市民差別過大。現在城鎮化最新的指標是接近55%,但是戶籍城鎮化只有36.67%,相差18%左右。因此,希望未來能夠推動一部分人戶籍落地,解決城鎮化均衡問題。

  第三個“一億人”——一億人棚戶區的改造問題。現在中國有些老城中的棚戶區需要改造,這既是民生工程,也是經濟抓手。在棚戶區當中的不少低收入者,如果不得到妥善處理,就容易形成拉美地區那樣的貧民窟。從這個意義上看,棚戶區改造,能夠穩經濟,還能夠推動經濟的發展。

  就此而言,三個“一億人”是不同的維度,是2020年城鎮化的重要指標。但要想在這些地區推進城鎮化,核心是要有產業支撐,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化即無牢固基礎可言。當前有2.6億進城務工人員在城市就業,未來中國城鎮化率要達到70%的水準,這意味著,中國還會有3億左右農民進城,這將對城市的綜合承載力提出極大的考驗,很有可能因承載力不夠而形成新的“城市二元結構”。

  農民進城需要城市有產業支撐,便於其解決就業。對於進城農民來說,就業是他們成為城市市民的先決條件之一。而如果產業發展滯後於城鎮化,就會導致就業崗位不足。同時,還要防止一些城市不做科學論證、一味擴張城市建設規模,導致產業和園區出現“空心化”現象。

  對中國的城鎮化可持續發展來說,回到產業發展是必然之路,而當前要想實現產業的發展還需要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會不斷帶來空間,帶動就業,就業情況的提升反過來製造的空間,也會給很多行業及產業帶來新的契機。不創新創業就無路可走,這已經成為一個基本共識。

  (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