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公務員離職遠未成潮:說得多做得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4 13:43:48


  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隨著八項規定出台和反腐敗的不斷深入,公務員離職的話題頻頻見諸媒體。“公務員離職潮只聞樓梯響,說得很多、真走的很少”“機關內部人員談公務員辭職潮:動搖的多走的少”……諸多以“離職潮”為報道對象的新聞,結果往往反證了公務員群體的凝固化和穩定性。

  光明日報刊登署名“劉白”的評論文章表示,4月12日,《第一財經日報》的報道援引了智聯招聘近期發布的《2015春季人才流動分析報告》稱,自今年2月25日至其後的三周時間內,全國範圍內有超過1萬多名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通過該網站投遞出求職簡歷,跟2014年同期相比增幅達34%。但記者選取了湖北、上海、廣東三地公務員採訪,結果卻是“真正會放棄公務員工作的比例可謂微乎其微”。

  常有人將此次公務員離職傾向和八九十年代公務員下海潮相比,但這二者背後的社會氣候實有太大不同。前者產生於中國改革開放第一輪成果的收割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顯現出了巨大的優勢,自由競爭精神空前高漲,社會轉型出現更多的可能性,普通人的自我預期也隨之多元化。與之相較,在今天,自由競爭已經轉化為了在既定利益格局下分配資源的狀態,很多曾經的階層上升渠道已經萎縮,公務員通道在有限的選項中更顯出分量。

  這種社會結構的強化,意味著公務員在離職前不得不對社會大環境進行具體的評估。比如,民營企業、私人企業是否會有穩定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以及以其為基礎的穩定的職業預期;再比如,在企業或社會組織工作會不會遇到剛性體制框架的束縛和削擦,與主管部門打交道的難度有多大,自己能否適應這種由“甲方”到“乙方”的心理角色的轉變?常識看來,在公權部門工作過的人,更會體會到政府對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實際控制感,也更不容易對上述問題作出樂觀判斷。

  更何況,在中西部廣大的二三線城市,社會既沒有重商傳統,也未得改革開放的風氣之先,就業平台更為狹窄,政府主導社會生活、社交生活的特征更為明顯。在這裡生活,進入公務員隊伍仍是重要的上升通道。基層公務員任務重、收入低的狀態經常成為媒體話題,但即便如此,這支隊伍仍比一線城市穩定,原因就在於他們並非如輿論所常常推斷的,因“既得利益者”身份而留戀體制,而是因為這是一條非常好的發展渠道。

  所以只要在“大政府”的社會裡,只要和其想契合的文化心理仍在,公務員大規模離職的情況就很難出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