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官員不能利用“朋友圈”謀私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4 14:06:35


  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江蘇省委近日下發文件,出台從嚴管理幹部20條具體措施。其中,“嚴格規範幹部社會交往、生活交往,不允許利用同鄉會、同學會、同事會、戰友會等搞相互提攜、互通款曲,嚴肅查處幹部傳謠、造謠行為”等條款,把管理延伸到社交圈、生活圈,加強對幹部8小時之外的監督。(《人民日報》4月13日)

  一段時間以來,不少落馬官員自曝,其失足落馬多與日常的各種圈子有關聯。比如,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其九成受賄贓款來自3名朋友,他在法庭最後陳述時表示:“回過頭來看,我的主要問題發生在一個20多年的朋友圈。”而貴州省委原常委、遵義市委原書記廖少華也未能跳出這樣的“腐敗俗套”,即便到了法庭上,他依舊自稱是被身邊“朋友”拉下了水。

  其實,官員落馬本質上仍在於個人底線的失守與價值觀的扭曲,先有官員在對待權力、金錢等問題上的搖擺不定,然後才會在“朋友”、“同鄉”、“下屬”、“戰友”等人際關係的侵入下,屢次實現權錢交易、利益輸送。

  將個人貪腐歸咎於各種社交圈、生活圈,儘管未必全是卸責,至少也是在部分推脫個體的責任,並不足取。貪腐就是貪腐,落馬官員首先應該檢視的,是自己為什麼會喪失警覺,一頭扎進以權換錢的泥淖而不能自拔?

  江蘇省此番嚴管幹部的社交圈、生活圈,將管理觸角延伸到官員的8小時以外,不是對官員私生活的粗暴干預,更不是不允許官員有正常的人際交往,而是一種“為官有所不為”的善意提醒與警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