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草根演員扮鬼子“死”6千次 曾遭遊客毆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4 20:33:35


 
  對於武鄉來說,這一幕絕非虛構。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曾駐扎在這裡,許多老革命家都在此運籌帷幄,指揮華北抗戰。因而武鄉被譽為“八路軍的故鄉”。

  為盡可能模擬真實,演出中,“鬼子”身著黃色軍裝,頭戴“屁簾帽”。楊磊則在身著軍裝的同時還蹬一雙黑色高筒皮靴,戴著白手套,腰別手槍,手按佩刀。演出槍械也都採用無彈頭的電子火藥槍,一扣扳機,一股青煙從槍口迅速噴出。結合外場的槍聲配音、墻壁上的彈著點爆破效果和中彈者口中和身上的血包,令人難辨真假。就連賣燒餅的路人甲,也在走場時不忘將烤爐上的燒餅來回翻轉,情節極為細膩。

  但演“鬼子軍官”並非楊磊最初的理想。他渴望成為一名話劇演員。大四那年,他在成都觀看了濮存昕主演的話劇《李白》,這讓他將濮視為偶像,“他對角色的拿捏太到位,讓人覺得他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他”。

  被遊客扔鞋後只能接著演

  無論是觀眾數還是影響力,景區內的情景劇都無法與熒幕上的抗日劇相提並論。儘管如此,專業出身的楊磊還是在演出中力求突破。

  語言是他的第一道障礙。一下子要把說了20多年的川音糾正為普通話並非易事,但在楊磊看來又顯得迫在眉睫,“人物塑造靠的是台詞和肢體,台詞不到位,觀眾就看得很迷糊”。

  剛工作的那段時間,他每天都早起讀半小時的報紙。兩三年下來,總是把“趙娜娜”說成“趙辣辣”的他,終於練成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如今,若非記者精通四川方言,也很難聽出他的口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