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邵宗海:如何打破和平協議無法簽署的僵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7 00:34:18


 
  三、台北:協議前必須先規範台北的政治定位

  邵宗海表示,台北在與北京協商“兩岸結束敵對狀態”的議題前,一定要設法讓自己的地位不致矮化、地方化。當然在民進黨執政時代,根本不會接受這項議題是要討論自1949年之後兩岸因內戰而遺留的問題,包括台北可能被定位為“交戰團體”的定位。所以台北必然希望能在協議之前就先確定台北可接受的“政治定位”。

  最有利台北的情況,則是台北與北京先就兩岸結束敵對狀態進行預備性磋商。所謂“預備性磋商”,也就是會議“程序性磋商”,在這種形式的開會中不會涉及會議實質問題的討論,而只偏重在會議程序的建立,譬如說有關會議的主題及議題的設計,與會人員的數目及身分的定位,會議的會期天數與地點的確定等等,比較不會讓與會的雙方人員直接面臨高度政治敏感的議題,而且也會使得彼此的探討在和諧的氣氛下舉行,假如這項程序性或預備性磋商會議進行順利,就會使得稍後會議結論與共識很快達成,所以程序性磋商是建立起正式會議順利召開的基礎。台北當局在面臨兩岸恢復協商時將有可能是政治性議題的內容時,當然是希望先有預備性磋商,以期讓兩岸談判之前應有的“對等與尊嚴”地位能予建立,那麼一旦進入正式實質談判,就不致於讓自己本身吃虧。何況,一旦正式談判的結果若是會造成台北不利,那麼先舉行的“預備性磋商”會議也可讓台北在進退之間有迴旋的空間。因此有個例子可以證明台北有此構想:“李六條”中有提到“當中共正式宣布放棄台澎金馬使用武力後,即在最適當時機,就雙方如何舉行結束敵對狀態的談判,進行預備性協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