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仇長根受聘華東師大 就兩岸關係作專題演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30 11:31:23


受聘當日,仇長根在華師大就當前兩岸關系作專題演講。
 
  一是兩岸政治互信如何增強仍有人為障礙。國民黨九合一敗選後的兩岸關係如何深化?台灣民眾“恐共仇中”心態如何化解?台灣民眾“主體意識”上升如何引導?新世代青年工作如何加強?如何與綠營13個縣市長打交道?正面臨種種新的考驗。當然,兩岸和平發展大格局大趨勢無法改變,因為台灣大多數民眾肯定兩岸應持續進行各領域民間交流,這是人心所向,無法逆轉。

  二是國民黨兩岸政策總體難有大的作為。因為2016“總統”大選在即,國民黨迄今候選人未定,總體選情不利國民黨。朱立倫以新北市長身分接黨主席,但三架“馬車”(總統府、立法院、國民黨)難以統合。可以預判,國民黨勢必以內政為先,原本“偏安化”的兩岸政策,更將趨於謹慎,“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很難改變。

  三是民進黨兩岸基定政策不會急轉彎。民進黨面對台灣主流民意,策略性地順應“兩岸交流、和平發展”。同時改用“新論述”包裝、替代既有的立場,不敢完全忽視大陸和美國反應。

  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論述,既有放低身段、正視現實的微調,也有回避“九二共識”,模糊應對試圖過關之目的。原因在於,民進黨不可能放棄與選票有關聯的“神主牌”及“台獨黨綱”。

  仇長根指出:現今兩岸“深水區”結構性政治問題難解,有六個重要特征應予重視。

  1、台灣民意:“和平發展”與“維持現狀”並存。和平發展是當今台灣的主流民意,但錯綜複雜的內外因素造成的“維持現狀”,也是當今台灣大多數民眾的主流想法。最明顯的是,台灣民眾視統一為“禁區”,懼怕統一後,民主自由的現狀被改變;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被改變。對特別敏感的兩岸政治問題,存有“對立”,甚至“敵對”情緒,兩岸和平發展仍有人為的障礙。

  2、國族認同:“中華民族”與“中華民國”並存。台灣大多數民眾並不排斥自己的根來自中華民族,即使兩岸分離65年,無論如何華人的血脈相通,血濃於水,骨斷筋不斷。去年台灣競爭力論壇(第4季)民調顯示,85%的台灣民眾認同中華民族。但“中華民國”在台灣民眾心里也是根深蒂固的,對“中華民國”的政治定位,兩岸存在嚴重分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