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紅場上的中國方隊:走出精氣神(組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08 12:48:41


中國三軍儀仗隊在等待頒發勛章儀式開始。
 
  但是由於此次閱兵規模大、規格高,直到5月6日俄方在中央軍事博物館為參加閱兵的外軍方隊頒發“1941—1945年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勛章”時,翹首以待的俄羅斯百姓才一睹中國軍人的風采。

  儀仗隊大隊長李本濤告訴人民日報記者,中國儀仗隊這次海外亮相有很多看點:儀仗隊隊員平均身高1.88米,陸海空三個分隊指揮官首次並列行進,首次採用8×12的長條隊形。此外,這還是一場新式禮服大展示。在閱兵訓練期間,中國官兵的隊列、精氣神、自信度和其他各方面素質都出類拔萃。在博物館門前等待儀式開始的時候,從大巴車上下來的中國軍人在幾秒鐘內便列隊整齊,化成一堵紋絲不動的“鐵壁銅墻”,旁邊經過的行人不由得駐足觀望,嘖嘖稱讚。

  文武俱佳,不僅會唱《喀秋莎》 

  令俄羅斯同行吃驚的是,中國方隊不僅軍姿過人,而且“唱功”了得。彩排時用俄語高唱《喀秋莎》穿越紅場,中國方隊“一鳴驚人”。儀仗隊國旗手張洪傑說,在俄羅斯土地上唱起兩國人民都熟悉的俄羅斯民歌,他感到十分自豪。

  《喀秋莎》創作於1939年,這首歌對於蘇聯衛國戰爭的意義非比尋常。唱響動聽的音樂來回味那場正義的戰爭,這也是其他52個受閱方隊感動的理由,他們隨即報以熱烈的掌聲,接著便一起唱了起來。讓張洪傑意外的是,這些並未經歷過二戰的年輕人唱著唱著都掉下了眼淚,而中國士兵們也一個個濕潤了眼眶。

  不過,儀仗隊戰士郎需傑向人民日報記者透露,自己會唱的俄語歌可不止一首《喀秋莎》,到5月9日正式閱兵那天,儀仗隊還會給紅場帶來新的驚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