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醫鬧遺書”是個黑色幽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11 09:59:30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在湖南汨羅市人民醫院做完手術的某位膀胱結石患者,終究沒能將手中的遺書兌換成“必須由院方賠償三十萬元”的現實。手術很簡單,當天已完成。但這份遺書卻在手術室裡被醫生撿到了。

  昨天,澎湃新聞證實了這個黑色幽默故事的真實性。院方表示,覺得驚訝,也覺得心寒。

  幾乎絕大多數人都在譏笑這位60多歲的患者是“想錢想瘋了”,有的建議將他拉進醫療機構的“黑名單”,讓他從此有病不得治。這種暴怒的心態,其實與這位患者的恐醫心態一樣,都是一種心病。

  從遺書的內容來看,老人是把後事安排得妥妥的了。“一、如果手術出了意外事故死亡,1.必須由院方最低賠償三十萬元。2.賠償未到位,屍體堅決不出人民醫院大門。二、後事安排:1.不管賠償多少到位,先抽三萬給……剩餘的……”很多網友氣不打一處來,正是覺得,人家在忙著治病救人,他卻在算計著如何坑人。

  但事實上,患者顯然不是為了拿生命來醫院詐幾十萬錢給子女花的,他的訴求,是建立在“如果手術出了意外事故死亡”的前提之下,終極訴求跟常人無異——活著進來、活著出去。可見,他是帶著身病與心病一起進入手術室的。這個心病,便是對醫療機構的不信任。

  實際上,他的擔憂是極其誇大的,這封遺書,所表達的不信任,也隨著手術的成功而煙消雲散。可悲的是,如果這份遺書不是拉近醫患關係的相互理解,反而生出更加對立的仇恨,那麼,這個黑色幽默便只有淚水,沒有歡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