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樣的民調結果卻也顯示,“近年來由於兩岸關係改善,使台灣的整體安全獲得保障”說法,同意的40.4%民眾,少於不同意的49.0%民眾;其中,表示同意、不同意的民眾分別是32.4%、32.0%,幾乎差不多,但表示非常同意的民眾只有8%,表示非常不同意的民眾竟有17.0%,顯示兩岸建構命運共同體仍存在挑戰。
從共同命運的角度觀之,除了生存、健康、幸福需有共同基礎外,若面臨共同威脅也可加強共同命運的建立;可是兩岸縱使已有協議作為建構共同命運的基礎,但卻有近5成的台灣民眾認為,改善兩岸關係未使台灣整體安全獲得保障,隱含兩岸沒有面臨共同威脅與合作解決的認知,甚至還有威脅來自於大陸的認知,這對於兩岸建構命運共同體的氛圍不利。
命運共同體的倡議
依據共同命運的觀點,尤其是兩岸關係現今處於新的重要節點,想要呈現具有共同命運的情境,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就必須作出很大的觀念努力。這種努力可能需要取決於倡導者和認知社群,率先推動共同命運的認知。
倡導者是指對於某議題或活動發起或提議的人,認知社群是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家網絡,他們能清楚表達出複雜問題的因果關係,幫助國家定義利益,架構集體爭論的議題,提出具體的政策,以及確認出溝通的重點。⑤對於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建構,在整體氛圍未臻有利的情境下,倡導者和認知社群可以而且應該扮演重要角色。其中,習近平已提出,攜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包括:
(1)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
(2)深化兩岸利益融合,共創兩岸互利雙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