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高考顯出“國際範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06 13:50:40


 
  第三類如德國、荷蘭等,要求我國考生必須被國內大學錄取。在德國,這成為申請其大學的前提。一般情況下,考生還被要求必須在“211”大學讀滿一個學期或在普通大學讀滿三個學期。

  儘管各國各高校對我國高考成績的具體態度存在差異,但總體來說,有一些認知是共通的。比如他們都“承認中國的基礎教育”,希望“培養國際化高水平的學生”,或是希望“通過進口中國留學生,繼續搶占或擴大留學教育服務市場”等,這些都事實上推動了我國高考成績近年來批量化“出口”時代的到來。

  高考對外開放之路

  在中國教育的各個層面,逐步推進“得到國外認可”的工作,始於國家推進中國高校畢業的文憑直接被國外承認。1980年代中期,斯里蘭卡率先與中國簽署了兩國高校畢業文憑互認雙邊協定。截至2009年春,與中國簽署同類雙邊互認協定的國家(地區)超過40餘個,英法等大多數歐元區國家均已被囊括其中。

  2012年,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宣布,從當年起,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的中國高中畢業生,可直接申請就讀悉尼大學。除美國、澳大利亞之外,意大利、西班牙、新加坡等諸多發達國家,也已經先後承認中國高中畢業生的高考成績。

  國內的高考選拔制度與西方國家的“申請制”不同,是造成中國高考遲遲不被認可的主要原因。

  南京大學社會學副教授胡小武表示:“國外大學認可了中國學生的高考成績,表明他們承認了中國的基礎教育。”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英傑認為:“這也是高等教育發展全球化、國際化的必然結果。留學生的多少,是高等教育水平的評價標準之一。國外大學也通過多種方式招攬外國留學生,培養國際化高水平的學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