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海南未老先衰:地產泡沫破碎後一蹶不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08 11:29:43


  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即使以20歲為起點算起,27年後的今天,最早一批“闖海”尋夢的年輕人也已將近50歲。

  可對於海南來說,儘管只有27歲,似乎已經老去。“特區不特”的怪圈困擾著海南,也讓其迷失。如果不是“一帶一路”提到了國際旅遊島和一季度倒數第三的GDP排名,海南幾乎就要被遺忘了。日趨保守是最大的問題。作為承擔著“先行先試”任務的經濟特區,海南只在上世紀90年代曾給中國經濟貢獻了多項改革方案,地產泡沫破碎後則一蹶不振,完全失去了特區敢闖敢做的本色。

  經濟觀察報報道,而在其徘徊的幾年裡,上海等來了自貿區的實驗,正引領中國新一輪改革熱潮;深圳培育了騰訊,繼而在綜合競爭力方面超過了省會廣州;杭州誕生了阿里巴巴,正在籌備國內首個網上跨境電商自貿區。在相對落後的省份中,貴州在努力打造大數據產業,西安盤算著新絲綢之路的商機,即使如經濟同樣凋敝的東三省,依然孕育著中國重工業的崛起雄心,《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技術突破寄希望於此。

  特區創造力的缺失和環境相關。地產泡沫後,海南由於地理位置和自身產業基礎的薄弱,被動減少了和中國大陸的經濟聯繫,封閉保守的氣氛開始彌漫,海南經濟也日益滑向過分依賴房地產的泥潭。

  從經濟權力的角度講,沒有人對海南提出太高的要求,它只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穩步前行即可。但從實際的行政效果來說,“無壓力、少關注”的外部環境也讓地方官員主動作為的積極性大為降低。

  更加遺憾的是,儘管海南並不缺少對外聯繫的窗口,但即使如每年在博鰲小鎮,來自全亞洲的政商精英齊聚於此,都無法喚醒這座小島哪怕一絲與外界“攀比”的欲望。人潮散去之後,博鰲明亮的夜燈給當地人帶來了巨大的幻覺。創造力的缺失與人才斷檔息息相關。十萬才俊下海南後,整整20多年海南沒有再上演人才大規模流入的好戲。以至於當這批人逐漸老去後,海南曾引以為傲的特區創造精神也消耗殆盡。

  各級官吏低下的行政效率和有限的視野應該為此承擔責任。最大的問題是,既沒有“特區之實”,又自我標榜“特區之表”,既不願低頭審視自身的落後與保守,又不願抬頭學習兄弟省份的經驗,左右搖擺之間,迷失了自己。實際上,自我標榜獨立發展的思路只是懶政的借口。在國家發布的“一帶一路”規劃中,對國際旅遊島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南應該怎麼辦?必須盡快結束目前日漸封閉的狀態,找到與中國宏觀經濟發展有效互動的模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