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土地怎成貪官垂涎的“唐僧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09 09:48:13


  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紀委集中“拍蒼蠅”,45天通報41案,與“土地”相關案例約占四成,還有多起案例涉及套取資金款項。“當前基層存在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等問題,嚴重侵害群眾切身利益,損害黨群幹群關係,人民群眾反映強烈。”5月26日,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黃樹賢在反映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線索督辦協調會上這樣強調。(6月7日新華網)

  從通報顯示來看,4個省份共計41起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典型案例,其中就有17起案例與“土地”有關,包括房屋改造、移民安置、建房審批及土地使用權等問題,約占案例總數的四成。而且,多名國家公職人員涉嫌在拆遷過程中違法牟利。貴州省紀委通報的六盤水市鐘山區明湖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徵地拆遷腐敗窩案,從拆遷組“一把手”到遷拆人員共涉案77人,利用職權收受賄賂,涉案金額竟達800餘萬元,不禁讓人驚愕。

  事實上,國家懲治土地腐敗不可謂不嚴,然而土地違法違規行為就像野草一樣“死灰複燃”,不斷蔓延,屢禁不止。其實,“有油水的地方最滑”,官員們心知肚明,眼裡只有土地這塊“肥肉”,將公權力異化為私人權杖,頤指氣使,收受“好處費”放行非法用地,內外勾結騙取徵地補償,利用信息不對稱騙補償,弄虛作假倒賣集體土地。由此,貪腐案演化為一窩一窩,一坨一坨的窩案,從上到下,內外勾結,合演著一出官商勾結的“雙簧”。

  無獨有偶,被稱為“國土衛士”、“勤廉兼優幹部”的安徽省阜陽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太和縣委原書記劉家坤帶頭破壞土地制度、權力尋租房地產市場,涉嫌受賄2900餘萬元財物,還“帶動”分管副縣長、縣國土局局長、規劃局副局長等一批幹部“上行下效”貪腐被查處;曾被戲稱“土地奶奶”的遼寧省撫順市國土資源局順城分局原局長羅亞平,刷新了遼寧官場貪腐犯罪的最高紀錄,她的案子被中紀委領導批示為“級別最低、數額最大、手段最惡劣”,她被民間稱為遼寧“三最”女貪官。

  不禁納悶,緣何土地成為埋葬貪官的“墓葬場”,究其原因,其一,“抱團”作案。貪官法律意識淡薄,貪財心切,有的貪腐案甚至是集體研究,明目張膽地從事犯罪活動,心存僥幸,以為“法不責眾”,可以逃脫追責;其二,權力過於集中,存在監管盲區。“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缺少對“一把手”權力有效監督的外部環境,造成“一把手”權力濫用、失範、失衡,“一把手”大權於一身,作案時如魚得水、有恃無恐;其三,在徵地拆遷系列腐敗案中,政府部門往往處於壟斷地位,信息不公開,無法接受監督,拆遷單位與土地主管部門缺乏互動,對上報的土地信息沒有認真核實,甚至沒有相關複核程序,導致村幹部和相關人員勾結貪污有機可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