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重“分”較晚。80年代香港殖民統治具有文化上的自覺,即是要是建立真正的殖民地。英國人曾在香港系統地推行殖民化政策,由此導致現在主流精英都表現出明顯的在文化上去中國化。但恰恰在這個時代,內地開始回歸中國文化,70年代末開始,我們曾經被破壞的祠堂又重新建立起來,孔夫子又回來了,儒學也規模地回流到內地。相反,香港在儒學研究領域裡已經完全邊緣化。
他說,文化上的相向而行,對內地與香港相互看待政治上的情緒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當香港還保存著中國文化時,政治上的先進轉換成政治上的責任感,香港精英認為有責任引領母國恢復其文化、建立比較好的制度。相反到了現在,人們仍然會有政治上的歷史優越感,但這種優越感不會變成責任感,只成為一種道德上的優越感,然後形成了疏離。香港在文化上偏離中國內地,忠於西方文化,政治上的情感很自然地也偏向西方,而放棄引領中國的責任感。這是現在香港問題變成非常難纏問題的重要因素。
姚中秋最後表示,要解決香港的問題,僅從政治、法律角度著手遠遠不夠,因為在這樣的文化情感基礎上,再好的政治或者法律措施都會被人們扭曲地理解。現在需要做的是,從文化上著手,等待時間修復雙方的情感,也許最終能夠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