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為侵略史申遺,日本毫無“鄰人”視角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19 10:13:36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世界遺產委員會將於6月28日在德國舉行世界遺產大會,屆時將評定是否把日本申報的工業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所謂“明治產業革命遺產”是去年1月日本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登記的,包括以九州及山口縣為中心的8個縣的23處設施。

  對日本此次申遺,韓國政府明確表示反對,朴槿惠總統親自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表示擔憂。韓國反對的理由是,明治工業革命期間日本從朝鮮半島強征大量勞工,相關設施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違反旨在保護擁有人類普遍價值的遺產的《世界遺產公約》精神”。韓方表示,“歷史是不可分割摘錄的,不能只看自己想看的,只記憶自己想記憶的”。

  其實,日本此次申遺的不少工業革命遺址,與中國的關聯更廣更深,不僅涉及二戰期間強征中國勞工問題,還涉及對中國礦物資源的瘋狂掠奪。被日本列為“工業革命遺址”之首的八幡制鐵所(福岡縣)就是典型例子。八幡制鐵所是日本明治政府在“殖產興業”口號下建立的官營制鐵所,二次大戰前在日本鋼鐵產業中居中心地位。據日本的文獻記載,該制鐵所是日本帝國議會在“馬關條約”簽訂的翌年批准建設的,其契機是甲午戰爭造成的鋼鐵需求增加,部分建設資金就來自日本獲得的戰爭賠款。八幡制鐵所於1901年正式投產,其使用的鐵礦石也是由日本控制的漢冶萍煤鐵公司提供,1938年侵華日軍占領大冶後,更是瘋狂地直接開採當地鐵礦以滿足該制鐵所的需要。

  這些工業遺址見證日本在極短時間內實現了產業發展,但對其他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來說,還有另外一種記憶,那就是日本的瘋狂掠奪。120年前日本與中國簽訂“馬關條約”,奪去台灣及澎湖列島等領土,並要求中國賠償2億兩白銀,當時相當於日本國家預算的近3倍。這筆巨款對明治政府推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政策的意義不難想象。

  日本是亞洲首先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如果把亞洲比作一個村莊,當周圍鄰居都住在低矮的茅屋時,日本已經住進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這個高樓大廈當然主要依靠日本人民的勤勞智慧建造起來,但是必須承認,在建造初期以及建造過程中,不少材料是從鄰居家搶奪來的。這就是日本雖然居宅華麗,但始終沒能充分獲得鄰居敬意的原因之一。日本試圖借“申遺”來美化曾經的侵略掠奪歷史,而申遺的做法再次表明日本的歷史記憶缺乏“鄰人”的視點,這一視點對於亞洲的和解以及日本本身的進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者是旅日華人學者)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馬成三 旅日華人學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