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15.1%受訪留守兒童“一年都見不到父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19 14:47:41


 
  調查顯示,母親外出對留守兒童情緒影響更明顯。

  在“迷茫指數”和“煩亂指數”兩個消極情緒變量上,母親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顯著高於父親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與父母都外出留守兒童的得分差異不顯著,這反映出與父親外出相比,母親外出對兒童煩亂度、迷茫度的影響更大。據分析,一方面因為是母親在為小學階段兒童提供穩定可靠的生存條件、增進對未來的信心方面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母親外出往往伴隨著父母離異,而這一事實對兒童的生存條件和未來希望會產生嚴重負面影響,從而導致其煩亂度和迷茫度的加劇、愉悅度的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內與父母沒有聯繫的兒童其煩亂度小於見面次數在每月3~4次、每年3~4次、每年1~2次3種情況。這說明,長期與父母不聯繫使得兒童的情緒狀態受父母的影響減弱,但其中所蘊含的親情缺失可能更為深刻,而且是難以彌補的。

  在城市化進程中,出現了兩個新的教育邊緣化群體:進入城市打工的農民工子女被稱為“流動兒童”,留在農村的農民工子女成為“留守兒童”。這兩個群體的數量都非常大。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全國17歲以下流動兒童為3581萬,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的37.7%,兩個群體總數約1億人。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著名教育學者楊東平指出,目前應該倡導和呼籲制定專門的針對兒童權益保障的《中國兒童福利法》,並在法律中清晰政府對兒童保護的責任落實和追究。

  在楊東平看來,留守兒童問題涉及家庭、鄉村、學校,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靠各界共同參與,大家都對留守兒童負有責任。他還指出:“留守兒童因為骨肉分離,缺乏監護人,喪失了有效教育的前提。儘管我們做了很多工作,送溫暖、打愛心電話之類,但都難以填補父母和家庭教育的空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首先要使孩子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來源: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