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2日電/雖大部分人都預見政改方案會在立法會被否決,但由於建制派到最後一刻還在堅持“一定要得”,所以大家仍十分關注投票的結果,看看是不是有泛民議員會在最後的一刻“轉軚”。沒有人會想到,這場歷史性的交鋒,竟以沒有人能預見的、極其兒戲的方式結局。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今天在am730發表文章說,建制派的議員竟在主席按鐘後(需五分鐘之內表決)要求休會。主席拒絕了他們的要求,因為他們提出的時間已經太遲。但建制派議員仍堅持要休會,他們企圖以集體離場的方式,令表決時法定人數不足,那他們就可以達到休會一樣的目的。
可惜,他們之間的默契不足,離場的議員不足半數,結果投票依然進行,令投票的結果變成8比28,反對通過的一派以絕大比數獲勝。這簡直是陰溝裡翻船,令人懷疑事有蹺蹊。
建制派提出休會的目的,是要等劉皇發到場才投票(原先預計投票的時間會晚一點,誰知發言的議員少,投票提前舉行,而劉皇發則因為健康問題沒有全程留在會場;但即使等到劉皇發到場,也達不到三分之二的絕大多數。現在卻變成因小失大。
本來沒有劉皇發,支持通過的議員仍有40個;即使未夠三分之二,但亦可有40票贊成,只有28票反對,聲勢上依然可以佔上風。現在弄成這樣子,北京一定感到羞家。
有陰謀論者認為,這種現象反映中共內部有權力鬥爭,反對習近平的力量可能刻意想做些事情要習近平難看,並想展示一下他們在香港的影響力。
我認為這種說法不成立,反習的力量不可能影響三十多位議員一起行動;他們最多只能搞些小動作。習近平還在當權,有名有姓的建制派議員一定不會公開地表明自己願意配合反習力量行動。
不過,今次陰差陽錯造成的結果,似乎未令北京震怒,怪責建制派成員失策的語氣不重。原因是北京可能本身就想在議案被否決後,為香港的政治爭拗降溫,而今次的反高潮正好發揮了這種作用。
因為,如果投票的結果是40票贊成28票反對,建制派一定會以為形勢大好,應該乘勝追擊。而真正的情況是:建制派並未能夠在輿論上佔優勢;在爭取民眾支持的能力上明顯技不如人。有跡象顯示:在理念上不認同政改方案的人有增加的趨勢。因此,北京可能不想在意識形態的問題上與泛民糾纏,而是想把力量放在做實事上,先把經濟與民生搞上去。
另一方面,今次能夠令泛民在立法會內大勝,多少會起一定的麻痹作用。泛民或許會在政制問題上暫停炒作。因為到這刻,還是想政改方案通過的人比不想它通過的人多。這是泛民的痛點,泛民可能在下意識之中不想去挑起這個議題。而且再搞也不見得會有具體的結果。希望在下一階段,香港人能多幹點實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