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日韓邦交正常化50年:美國陰影始終籠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22 18:36:10


  中評社香港6月22日電/1965年6月22日,日本和韓國簽署《日韓基本條約》,實現了韓國1910年淪為日本殖民地以來兩國邦交的正常化。而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圍繞歷史摩擦和領土紛爭等問題,日韓關係陷入邦交正常化以來的最低點。

  21日,日韓外長時隔四年舉行會談;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韓國總統朴槿惠分別在東京和首爾出席對方大使館主辦的紀念活動。然而,橫亘日韓的歷史傷痕和現實隔膜依舊深刻。

  日韓關係症結何在?

  近年,兩國有識之士不約而同把目光重新投向奠定邦交正常化基礎的《日韓基本條約》以及《日韓請求權協定》等附屬協約。大多數歷史學家的共通結論是:日韓邦交正常化是在冷戰背景和美國的強大壓力下實現的。美國的冷戰需要壓制了韓國政府和國民對日本殖民統治的清算和賠償要求。《日韓基本條約》對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的殖民統治性質做了曖昧處理,《日韓請求權協定》刻意忽視殖民統治受害個體的聲音,為日後兩國關係埋下了歷史禍根。

  冷戰結束不久的上世紀90年代,“慰安婦”問題浮出水面,某種意義上給日韓重新審視歷史提供了一個契機。1993年“河野談話”和1995年“村山談話”的發表,是戰後日本政府有關歷史認識的兩個標杆。但在當時,兩個“談話”就受到右翼保守勢力的猛烈反彈。原慰安婦們要求的責任認定、謝罪、法定賠償、歷史教育也一直沒有真正落實。50年前在美國催促下達成的日韓邦交正常化條約,不幸成為後來日本政府模糊歷史責任、拒絕賠償韓國慰安婦和強征勞工的擋箭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