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展示抗戰年代人性溫情
新京報:今年的主題展覽新增了很多文物,你重點推薦?
羅存康:值得推薦的文物很多。例如第一部分抗日將領苟吉堂寫在毛巾上的抗議書,就非常感人。當時他們作為日本留學生,被要求要麼退學回國,要麼停止抗議,作為日本陸軍士官的學生苟吉堂還曾經被關起來過,他將抗議書寫在了毛巾上,這條毛巾也是第一次展出。我們還有12封家書的展示,內容非常感人。
新京報:這些家書征集途徑是什麼?有沒有遇到困難?
羅存康:主要還是抗戰將士後人捐贈,收集起來很難。比如有一件燈櫃文物,是川軍將領傅常出戰前給家人留下的“遺書”,家人怕丟失就將內容刻在了燈櫃上。這件文物收集很難,是首次展出的文物,是我們與傅常家人反覆聯繫後獲得,因為他的後人都想要,也舍不得。最後他們家人認為,這份家書不應該是屬於家人,而是中華民族的財富,應當拿出來體現抗戰爆發後,軍人的家國情懷。
新京報:在展陳形式上,這次展覽又有什麼創新?
羅存康:就拿左權家書來說,2005年也展出過,只是放在展櫃里,這次使用了幻燈投影的方式投放到牆上,讓觀眾能去仔細地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