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旺報:左右討好的經濟政策行得通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1 10:44:17


 
  然而“新經濟模式”的牛肉在哪裡?如何達到?只說創新政策規畫是不夠的。政府已有各式各樣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民間也有對應的機制、基金,少說不下百種。不能說社會付之闕如。未來領導人的考驗在整合資源的能力,不在喊口號的能力,不要像現在“跨部會,什麼都不會”。

  蔡英文認為“新經濟模式”應重視就業,強調“民進黨同意經濟自由化,但比起國民黨,我們更強調政府的責任”。她不少次談到,面對開放後對國內產業可能產生的衝擊,政府必須負起責任照顧業者與勞工。這是不折不扣的大政府主張。立意或許良善,但實際執行困難重重,首要面對財源問題。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為振興經濟,政府每年財政都是赤字、沒有盈餘,連帶也造成債務持續累積。即使外匯存底每年可產生1800億的利息繳庫,但仍有超過千億的缺口需要舉債彌平。無法提出具體改善台灣財政惡化辦法,照顧產業與勞工,不啻是空想。

  在民進黨主導下,民粹意識抬頭,公共政策議題缺乏良性的討論空間。而現今社會氛圍,在318學運後,反商仇富情緒高漲,加上環保議題發酵,引發新一波的企業出走潮。一些重量級產業的大老紛紛吐露對投資環境的失望,經濟發展已然停滯,未來更令人擔憂。蔡英文自己都曾脫口而出“台灣勞工放假太多”,引發嚴重爭議。蔡英文試圖“左”、“右”兩邊都討好,難怪有論者批評這是“不負責的左派政策”與“不誠實的右派政策”。

  蔡英文堅決反對“核四”,5月又提出“國公營事業引導南部新創產業”、“國家、國公營企業與地方政府共同承擔建設發展任務”、“讓國家學術及研發人才有計劃南進”這些違背市場機能,甚至生活常識經驗的政策。前者網民立即的經典回應是“騎腳踏車比較快”、“用嘴巴發電嗎?”;後者想想舉世對國公營事業的了解及陳水扁政府時代大費周章將漁業署南遷到高雄的結果,實在是緣木求魚。

  我們希望蔡英文下功夫了解經濟與社會的現實,擬定可行的策略,否則最終只能形成更為硬核的“經濟“鎖國”。

  我們更憂心萬一選後兩岸互信倒退,衝突緊張的結局,使台灣經濟退化,甚至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既走不上世界國際大舞台,遑論要提升台灣人的尊嚴與幸福。

  (來源:旺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