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出席論壇的專家學者合影。(中評社 莊恭誠攝) |
中評社香港7月25日電(記者 莊恭誠 范穎薇 李仕奇)本次“一帶一路”國際論壇在香港舉行,除了吸引各國專家學者出席,亦有不少香港本地的年輕人參與其中,令論壇在具備專業、深度的同時,也充滿國際化、年輕化的氣息。
13國學者參與 “一帶一路”真正走出去
記者走入論壇舉辦場地——灣仔會展的演講廳時,幾位金髮碧眼的專家、學者剛剛由午宴現場步出,用著英語、甚至是法語、俄語、德語等記者聽不懂的語言交流、閒談。這番場景和會場外灣仔港鐵站熙熙攘攘、一片粵語的景象截然不同,令記者彷如置身於一個地球村中。
今次“一帶一路”國際論壇的講者陣容頗為強大,除了來自香港和內地方面的專家學者,亦有來自英國、瑞士、斯里蘭卡、韓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亞投行成員國的20位專家學者。
這些學者從自己國家或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分析“一帶一路”,為聽眾提供了一個非華人世界的視角和看法。參與者背景的全球性,也體現了“一帶一路”真正走出去的特點,而不是僅僅局限於中國周邊、國內甚至是香港本土這麼一個有限的範圍。在華人學者“閉門造車”式地討論、研究“一帶一路”時,能有國外不同聲音的傳入、交流,可謂十分有益。
主辦單位代表之一、香港世界貿易組織研究中心主席、香港城市大學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王貴國教授亦提到:“今後要搞‘一帶一路’,首先就是要語言相通,除了用英文溝通,希望大家也能夠用其他的語言溝通,包括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