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觀點:認為“寒門子弟不宜當官”是嘩眾取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5 17:20:09


  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隨著反腐行動的升級與“老虎”被打,有關“寒門子弟”是否適合當官的話題,被再度熱炒。郭伯雄、周永康、徐才厚、谷俊山 、萬慶良、劉志軍等等,這些寒門貪官已成鏡鑒。寒門之於官場,就像鳳凰男之於婚姻,大有被輿論污名化與惡俗化的趨勢。我們應當警惕這種不負責任的概念鏈接與標簽化,若長此以往,這種標簽化的認知或成為一種新的歧視,變為阻礙階層流動的新壁壘。

  《中國青年報》今日刊登署名為方樂迪的評論稱,正因有這樣的危險,有必要釐清寒門子弟之於官場的關係,搞清楚誰是影響畸形化的關鍵變量。

  即便從統計學角度講,作出“寒門子弟不宜當官”的判斷也是不負責任的。一些人之所以願意接受這種結論,只是因為被查出的高級別、轟動性的反腐案例中有不少寒門子弟。這是否就意味著寒門子弟為官非善類是大概率事件呢?並非如此。至少從公開資料看,我們很難掌握某一層級或全體官員中哪些是寒門、富二代或者官二代,進而也不能確定不同階層貪腐者的比例問題。所以,“寒門子弟不宜當官”的判斷是不嚴謹的,有嘩眾取寵之嫌。

  因此,也就無須拿寒門子弟中的眾多官場傑出者作為反駁的論據,以證明其錯誤了。其實,飽受偏見對待的不只有寒門子弟,“官二代”與“富二代”同樣如此。輿論天然地產生對其仕途晉升的“合理想象”,“福與貴”似乎成了這個群體的原罪,輕易抹殺了其間的個人努力。

  以對群體性偏見來審視這一問題,容易誤入歧途,混淆真問題與假問題,應將問題放到官場這個複雜的系統內審視,因此政治生態就成為關鍵因素。這對於一個初入官場的年輕人尤為重要。好的政治生態可起到蹲蹲苗、打基礎的好作用。所以,習近平才會強調“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政治生態的建設也才會成為執政黨建設的重要命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