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寺廟離商業越近 離佛越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6 14:18:42


釋永信被“實名舉報”風波愈演愈烈。
  中評社香港8月6日電/若不是圍繞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這場輿論風暴,人們不會得知這位方丈的商人身份。在少林寺旗下最主要資產“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釋永信占股8成,少林寺僅占1成。同樣,通過這次輿論發酵,人們得以從整體上審視少林寺這個本該是宗教聖地的寺院,它給人們留下的充滿銅臭的印象終於在其龐大的商業版圖那裡得到了印證。

  美國《僑報》8月5日載文《寺廟離商業越近 離佛越遠》,文章說,學者們定義現代化時,都強調它用精確的利益考量替代傳統的精神與情感這一特征。這是任何一個追求現代化的社會都逃不脫的命運。相應的,人們在現代社會中對精神安慰的需求就會格外強烈,而宗教在現代社會的作用正因為這種需求而愈發凸顯。

  所以,宗教機構恰應遠離商業社會,少一些利益算計,少一些功利與銅臭。人們需要的心理安慰實際上是一種區別於現代社會的精神邏輯,它可以作為一個精神上的第三方起到解釋、啓示、釋惑的作用。這個第三方地位,也體現在利益上的中立,人們不會相信一個總憋著賺自己錢的方丈或神父。非此,所謂的宗教也就會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就像贖罪券之於中世紀歐洲教會一樣。

  在大衆的印象中,少林寺固然代表著中國武學的最高地位,固然有著濃重的中國文化符號意味,但它首先是一個佛門聖地。而如今,人們看到的是少林寺的香賣的超貴,而且那裡的和尚還總以虔誠為名綁架每個人,迫使人們掏腰包買下一根粗如碗口粗的香。商演與旅游產業的地位在少林寺那裡似乎日益壓過修行與佛學研討,這個佛門聖地在越來越多的人眼中已經變成了一個商業帝國,還是沒貢獻創新創造價值的那種。

  當然仍有人甘願從這樣的佛門聖地那裡花重金求得一塊開過光的佛像,但這樣的人是用這種方式標榜自己信徒的身份還是真正的精神信仰者,對此心裡最有數的怕就是少林寺的佛門弟子自己了吧。有人花重金在寺廟裡供一個佛像,這是對佛的信仰還是一種中國民間膚淺的偶像崇拜?佛門自己心裡也有數。

  這些年,無論您到哪個寺廟,恐怕都會看到到這樣的情況:來廟裡的游客越來越多,但修行的信徒卻越來越少。有人跑到西藏尋找心靈的淨化,有人求助於公益組織,有人跑到國外尋找精神安慰,這些都凸顯出中國本土宗教的虛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