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揭開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神秘面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7 17:10:17


  中評社香港8月7日電/在香港特區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提出把美食車引入香港的設想。小小美食車,政策涉及法律、衛生、交通、市政、安全等多部門,其目的是扶貧,還是展現本地傳統?

  一個特別機構——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簡稱中策組)邀請顧問來討論。顧問們各抒己見,有人關心是否要發牌照,牌照能否轉讓?有人認為美食車應交給“社會企業”,不能成為賺錢工具……中策組把所有意見匯總整理,以備制定政策時參考。

  從尚未定案的美食車政策到“貧困線”、低收入家庭津貼……港府多項重要政策的出台過程中,都有中策組的身影。

  匯集社會不同階層的立場觀點,供決策參考

  一聽到中央政策組5個字,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與中央政府有關,其實此“中央”非彼“中央”。中策組的負責人叫首席顧問,現任首席顧問邵善波介紹,中策組在港英統治時期已經設立,名字沿襲英國政府的類似機構,英文是Central Policy Unit(中央政策小組),簡稱CPU。過去服務於港督,現在服務於香港政府總部的這個“中央”,而非國家的中央政府。

  中策組是香港特區政府的組成部分,其工作包括:從事政策研究、編寫每年的施政報告、了解分析社情民意、擔任粵港發展策略研究小組工作以及為策略發展委員會提供秘書處支援。中策組架構精簡靈活,編制包括首席顧問、副首席顧問、顧問等全職核心人員及支援的工作人員。首席顧問、顧問和研究人員以合約方式聘用,背景各異。此外,還有近30名來自不同界別的特邀顧問,他們各有職業,接受中策組咨詢。

  邵善波現年65歲,是資深公共政策研究專家,曾任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並先後在哈佛大學及清華大學深造。中策組還有3位全職顧問,既有社科學者,又有不同領域的專家。全職顧問李德強是一位資深的城市規劃專才,擁有超過37年任職多個政府部門的豐富經驗;王卓祺教授是資深的社會和公共政策專家;高靜芝女士擁有超過28年掌管公營及私營機構人力資源管理和發展的經驗。

  根據中策組今年7月公布的名單,特邀顧問有26人。其中既有來自高校的教授,如嶺南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及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也有財經界翹楚,如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主管馮孝忠、港交所內地業務發展高級副總裁許正宇,還有政界人士,如區議員周浩鼎,可謂“五湖四海、各行各業”。

  邵善波介紹,中策組有事時可能天天到,沒事情則不開會。特邀顧問沒有薪水,僅有象徵性的“車馬費”補貼交通開支,但做顧問是一種榮譽,仍然有很多人希望加入。

  獨立於政府各部門,推動跨部門政策實施

  香港上班族梁先生對剛買的電動小轎車非常滿意,免首次購置稅,牌照費遠低於汽車,充電免費……唯一讓他感到不便的,是充電樁太少。

  中策組完成於今年3月的一項研究,可能給梁先生這樣的電動車主帶來福音。中策組分析認為,香港地方小、車程短,冬天氣溫也不低於電池工作溫度,緊鄰的內地是電動車全球最大研發者和使用者之一,有發展電動車的優勢。若香港發展電動車,可有效改善香港的空氣質量,又可協助內地電動汽車產業“走出去”,更可推動本地產業多元化。中策組的研究報告指出,香港目前的快速充電站,僅可應付最低要求。當遇上交通擁堵、充電站不能運作,駕駛者便無法及時充電。“因此,為紓緩駕駛者的里程焦慮,應考慮擴展現有快速充電網絡。”

  這份長達50多頁的報告最末是致謝名單,環境局、運輸及房屋局、警務處、政府物流服務署、機電工程署等一一在列。它們有的負責環境政策,有的負責道路交通,有的負責牌照發放,有的負責政府車輛採購,有的負責充電樁規劃安裝。

  像電動車政策一樣,中策組涉足的政策,很多是跨部門的。中策組獨立於政府各政策局,首席顧問和局長平級。“單一部門制定政策,一定會考慮部門的困難,如果影響到行業利益,他們很難推動。”邵善波解釋。跨部門政策的出台,是各部門溝通討論的過程,最後由特首拍板,也需要政務司和財政司的支持。

  中策組還經常在民意調查方面與各政府部門合作。中策組直接聘用獨立民意調查公司,利用隨機抽樣的統計學辦法,了解社會上對一些熱門議題的看法。政府部門需要時會找到中策組做某些專門政策的調查。王卓祺說,政府決策總是基於一攬子因素考慮,民意雖然重要,但不會決定一切。中策組做民調,最重要的是用可知的社會科學方法,做到概念及方法都過關。

  “我們不是簡單的研究機關,所以與內地的社科院不同,我們也不是一個執行機關,與內地的發改委也不一樣,很難用內地的一個機關去比較。”對於中策組的職能,邵善波認為用“智囊”形容比較適合。“我們是政府的參謀、智囊,內部的智囊。”

  每年一次“筆杆子”,組織撰寫特首施政報告

  今年1月,梁振英在立法會宣讀了主題為《重法治、掌機遇、作抉擇》的施政報告。這是特首發表的每年一度的重要文件,具體負責統籌撰寫的是中策組和特首辦。

  邵善波介紹,中策組與內地政府的政研室不同。“政研室是寫材料的,也搞研究,但更重要的是寫東西。有些政府首長的講話,可能請我們起草,不過這不是我們主要的工作。”中策組工作的一個重頭戲,就是準備一年一度的行政長官施政報告。邵善波說,現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很願意自己寫東西,但施政報告的起草、組織工作仍是中策組的一個重要工作。中策組已經開始著手準備2016年的施政報告。“我們要求12個政策局先提出有何要幹的,讓特首搜羅一次,然後再跟進整理,分出輕重緩急,特首再組織討論會跟進,最終拍板決定。我們也提出一些比較重大的政策,給行政長官考慮。”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可以說是對市民下一個工作年度的承諾。起草過程,就是政策制定過程,要決定哪個幹,哪個不幹,定了就要幹。

  網絡輿情也是中策組關注的重點。有一組人馬專門盯著網絡,網上熱炒什麼,有什麼說法,每天都有報告。記者採訪邵善波時,網絡上正熱烈討論是否遣返非法居留香港的內地兒童“懷仔”。邵善波介紹,關於此事網上各方的觀點,都會寫入報告。“我們只觀察,不參與,不發言評論。”此外,報紙、電視上關注的公共政策議題,有何不同說法,中策組也會每個星期整理一次,提供給主要官員看。

  政策研究“錢袋子”,資助政府當前急需的研究

  7月21日,中策組公布了2015至2016年度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第二輪撥款申請的審批結果。中策組共處理23份申請,涉及撥款總額約1400萬元。評審由16名具豐富經驗學者組成的獨立評審委員會負責,主要考慮申請的研究質量及推動政策發展的需要。評審設有利益申報機制,確保公平公正。評審後,中策組根據委員會建議,決定資助8項研究計劃,撥款總額為340多萬元。

  獲資助的項目涵蓋多個公共政策研究範疇,包括土地供應和房屋市場、貧窮與不平等、人口老化、管治與行政、人口政策、新移民與少數族裔、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以及經濟發展等。今年5月12日,中策組曾經發出“英雄帖”——宣布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推出“一帶一路”為新增的建議研究範疇,歡迎有興趣及合資格的人士提出申請。

  (來源:新華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