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高考給中國學生帶來痛和希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19 09:06:46


  中評社香港8月19日電/高中最後一年,石婉(音)每天早上5點半在河北衡水中學宿舍的鬧鈴聲中醒來。小石叠好被子,抓起筆記本,飛奔出去參加學校規定5點40分必須參加的晨跑。一切順利時,她會在5點34分趕到操場,留出6分鐘的時間背一下政治,溫習一下昨天學的數學,或是複習幾頁英語單詞。不過很快,寧靜的學習氛圍被徹底打破,大約5000名學生排著長隊慢跑,邊跑邊呼喊“打敗高考、考上北大”的口號。

  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16日載文《揭秘:想要邁入大學校門的中國學生所采取的極端複習手段》,文章說,今年20歲的小石是有著“超級中學”之稱的衡水中學的畢業生。在這些中學,學生為了高考沒日沒夜地學習。對每年參加高考的900萬考生而言,這一考試的重要性怎樣說都不為過,因為它是決定能否獲得相對較少的大學入學機會的唯一標准。

  高考為中國龐大的教育體系引入了英才教育手法,為學生提供了最有聲望的一些機構裡的為數不多的社會或經濟優勢位置。在中國農村,考上大學可能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讓子孫後代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因此,貧困省份的學生蜂擁至超級中學讀書也就不奇怪了。在河北,衡水中學的學生連續十多年在進入中國頂尖大學的人數上高居榜首。小石說:“我父母是工人,家裡無權無勢。努力學習考上衡水中學然後再考上好大學似乎是我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但小石2013年的高考分數讓她的這一夢想破滅。滿分750分的卷子,她得了579分,只被作為第五志願的河北大學錄取。小石重新回到衡水中學,當了一名複讀生,這所學校有很多和她一樣渴望提高高考成績的人,并不惜為此交1萬元學費。小石說:“複讀生最怕的是最終的成績比複讀之前還要糟糕。恐懼就是動力。”

  在中國媒體上,衡水中學經常被比為監獄,這是因為這所學校將窗戶和走廊都安裝了鐵栅欄。這裡的學生課業任務繁重,周而複始上課、複習和考試持續到深夜,吃飯要匆匆完成,下課時間依然埋首書本。唯一的娛樂是每天看20分鐘的電視新聞。談戀愛是被禁止的。

  衡水中學的做法或許是極端的,但在全中國,學生都承受著巨大壓力。在孩子參加高考的年份,家長停止工作全身心地為孩子服務是很常見的現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