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傑出人物、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姚遠(姚遠提供) |
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實習記者 束沐)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指出:“抗戰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過各種人證、物證來說話”。針對我國現在抗戰歷史遺存的保護現狀,2011年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傑出人物、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姚遠在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一方面要發掘、保存更多的抗戰文物,另一方面對這些文物的修復和維護要高度科學、高度謹慎地進行。
南京利濟巷2號建築是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侵華日軍慰安所舊址,去年剛剛被南京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姚遠向記者介紹了他和幾位南京市民共同向政府提出文物認定申請,並取得成功的經過。他表示,這是市民、專家學者政府之間良好互動的結果,“但實際上這個工作早就應該由政府牽頭來進行”,他認為,“慰安所舊址”以及其它的抗戰遺址,應該由各地政府主動通過動態的文物普查及時進行增補。
姚遠以“南京保衛戰”遺存為例告訴記者,1937年12月,日軍對南京城發動攻擊,中國軍隊在中華門、光華門、中山門等地進行了殊死抵抗。日軍攻進南京後還破壞了中華路、太平南路的沿街建築,“通過當時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出日軍攻城的路線“,他說,“特別是當時的‘國門’中華門,與門內外中華路、雨花路兩側的老建築,是南京保衛戰珍貴的‘歷史現場’。從很多老照片都可以看到當時日軍坦克在今天雨花路攻擊中華門,中國軍隊88師頑強抵抗的景象。可是這些年,中華門內外很多老街巷、老房子都被拆掉了,而且現在雨花路一帶還在拆”,他表示,作為抗戰中的一段重要歷史,南京保衛戰的不少歷史遺跡現已在城市的大規模拆遷改造中被抹去,“這樣的事情我們應該盡可能地避免,比如見證過南京保衛戰、南京大屠殺的中華路、太平南路、雨花路沿線的歷史建築應當整體保護”。
“另外,我們對於現存遺址的修復和保護,還應當要尊重歷史原貌。”姚遠告訴記者。最近他前往哈爾濱考察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他發現,對731部隊本部大樓的修繕,明顯破壞了建築的原狀,而且工程在程序上也沒有依法報批。日軍731部隊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現在看上去完全像是一個全新的建築,歷史的滄桑感被抹掉了”。姚遠指出,我們在保護二戰歷史物證的時候,要千方百計維護真實的歷史信息,要非常科學縝密、慎之又慎,“因為這是對歷史的尊重,對戰爭受害者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