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國媒體負面解讀中國閱兵 程度超乎想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06 09:32:19


 
  二、刻意炒作“中共抗日貢獻的爭議”

  西方通訊社強調對新聞“事實”和“觀點”的嚴格區分,凡帶有編輯部或專欄作家觀點的文章都要放在觀點版面,讓讀者明白這並不是新聞事實。誠然,西方媒體對很多問題的報道較平衡,但在涉及中國問題上卻常以“微觀的真實”掩蓋“宏觀的偏見”。那麼西方媒體如何做到這一點?他們借學者之口表達作者和編輯部的觀點,或引用正反兩方觀點但將不認可的觀點放在中間做“靶子”。

  拿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美聯社當天報道舉例。這篇標題為“中國炫耀武力紀念二戰打敗日本”,大部分內容都在介紹閱兵情況,羅列參演各兵種數量、習總宣布的裁軍數量等。然而真正影響讀者認知或許是貫穿文章的專家引述。文章將大陸黨史專家稱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論點放在了“被告席”,然後借用美國專家戴爾批駁上述觀點,“共產黨慶祝了一個他們沒有打贏和基本沒有參與作戰的戰爭”,並引用香港“學者”鄭宇碩的觀點總結閱兵“閱兵從內政層面考慮對習近平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在國際上看很有爭議,無助於塑造一個和平、穩定和發展的中國國家形象。”戴爾和鄭宇碩何許人也?經筆者調查,戴爾是美國鷹派代表人物之一、前美國海軍作戰總指揮部幕僚。而鄭宇碩則是香港民運人士、前公民黨秘書長,80年代隨妻兒移民澳洲獲得澳洲國籍後回到香港組織“反共”運動。他還曾經將他人翻譯的西方文獻據為己有,於2014年7月遭學術剽竊起訴。將這兩位“專家”的觀點放在文中,編輯部思維可見一斑。

  三、美政府二戰紀念日表態有意冷落中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克-唐納在9月4日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美國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在二戰中做出的犧牲表示緬懷和尊敬,但呼籲中國同日本和解,並著重強調美國和日本早已“化干戈為玉帛”,稱如今的美日同盟對亞太安全發揮著及其重要的地位。而在同一天的白宮例行發布會上,發言人厄內斯特更是只字未提中國紀念二戰勝利的紀念活動。總統奧巴馬在9月2日下午向包括筆者在內的記者發送了《二戰東方戰場70周年聲明》中,只是讚揚了二戰中陣亡的10萬名美國將士和1600萬參與二戰的美國官兵。奧巴馬提到了他同安倍的互動也提到了戰後同日本打造的同盟關係,並稱“70年前這一(美日)夥伴關係是雙方都不敢想象的”。再一次,美方只字未提中國。而奧巴馬的這一聲明當天被全球報道二戰紀念的媒體記者廣泛轉載。

  雖然長期以來,我們早已領教過美國等西方部分媒體對華報道的偏頗和曲解,甚至習慣並開始以更加透明和坦誠的姿態應對外媒對中國的批評和質疑。但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這一屬於全人類的節日裡,我們呼籲美國的主要媒體暫且放下零和的思維及固執的偏見,把九三閱兵上中國發出的真實聲音傳遞給美國及世界民眾,那就是“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中國將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太和智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