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復甦之路漫漫 香港旅遊業需洗脫負面形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06 09:55:32


  中評社香港9月6日電/據《香港商報》報道,香港旅遊業令人憂心的事一樁接一樁,今年上半年訪港過夜旅客人數,按年減少了3.8%,而踏入下半年,7月份整體旅客人次更大跌8.4%,當中內地客減幅近一成,連作為香港最具特色、旅客必到的傳統景點之一的海洋公園,暑假期間的入場人次都下挫15%。連鎖反應下,零售業首當其衝連跌五個月,酒店業亦淪為重災區,入住率和房租雙雙下跌。從目前的走勢看來,下滑的趨勢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香港旅遊業必須要有策略性的考慮,加大自救力度,以保有力量度過寒冬。

  今日香港旅遊業寒冬來臨,原因極多,有外圍經濟疲軟和港元匯價轉強的理由,有香港欠缺新景點,吸引力大不如前的因素,但須指出的是,惡人當道,嚇怕遊客,黑店欺客瞞價騙財,對訪客挑挑揀揀嫌貧愛富,使香港旅遊形象嚴重受損,由此形成的趕客效應,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辱客趕客 旅客卻步

  事實上,香港旅遊業由盛到衰的轉折點,正是今年春節期間,大批內地客赴港採購年貨時,多次遇到激進組織以“反水貨客”為借口,辱罵騷擾、圍堵商鋪,導致商鋪不能正常營業,更多次出現肢體衝突,上演暴力場景。示威者聚集鬧事,對內地客肆意謾罵侮辱,態度惡劣囂張,行為粗暴無禮,鬧出的動靜不小,許多內地旅客固然裹足不前,不少海外旅客也避而遠之。可以看到,從3月開始,訪港旅客數字和消費雙雙調頭向下,至今看不到好轉跡象,旅遊業不景氣造成的經濟民生影響,亦已經逐步浮現。據政府統計處公布,7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跌2.8%至376億元,數字除差過市場原預測的1.2%跌幅外,亦創五個月連跌紀錄,以致零售業員工傭金減兩至三成,旺區街道上“吉鋪”愈來愈多,酒店業成為另一重災區,導游放無薪假轉行。

  曾幾何時人們還在討論香港“人滿為患”,不愁沒有客人上門,豈料突然就被棄如敝屣,內地遊客都轉往別的旅遊城市觀光、購物和消費去了。激進組織辱客要負主要責任,而香港社會或多或少,給人以對這種極端排外示弱、縱容甚至默許的感覺,亦是幫凶。到現在,無論去到內地任何城市,當地人談到香港時,一定是說“既然不歡迎內地人,也沒有多大興趣到香港了”,至少說明對內地遊客來說,香港未必是“必需品”,非要“到此一游”。

  宰客揀客 雪上加霜

  令香港旅遊形象受損的,其實又何止這幫激進組織?近年香港黑店宰客事件不斷重演,專打內地客主意的現象最為嚴重,不法商家或行騙、或誤導,坑蒙消費者,引發不少投訴糾紛,早前就有藥房被揭發將原價198港元賣出19800元的“天價黑鬼油”事件,其他諸如層出不窮的“強迫購物”,旅行團貨不對辦等,簡直是自毀根基,同樣大大影響旅客來港意欲,所造成的負面觀感也需要長時間來彌補。可笑的是,到現在還有人以“優化旅客結構”的名義,堂而皇之以內地遊客逗留時間的長短,消費能力的高低,以及購物選擇的不同,將他們分為三六九等,這邊剛剛對深圳戶籍居民實施“一周一行”,那邊就提要求希望擴大內地其他自由行城市,吸引高消費過夜客,傳遞出對來客“嫌貧愛富”、“挑三揀四”的錯誤信息,如此敗壞香港聲譽,無疑令本就備受打擊的旅業雪上加霜。

  香港獲選為亞洲最不友善的城市不是沒有原因,正所謂趕客容易請客難,也意味著香港旅遊業復甦之路漫漫,如不做好自我反省,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救,想法洗脫負面形象,再怎麼通過降價促銷、增加景點等方式來努力振興旅遊業,也是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徒勞無功。

  (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