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980年代後,陸續有文章披露他被刺殺的詳情。這類文章經常運用一些小說寫法,有八卦小報的氣質,比如下面這篇刊登於1989年《公安論壇》雜誌的文章——《樸正熙血濺宮井洞》,文章開頭是這麼寫的:
“漢城,秋風颯颯。這天的夜晚,似乎黑得比往常早。時鐘指著七點四十分,照當地的習慣,正是進晚餐的時候。突然,隨著'乒——乒'這裡分別是前後單引號接連的槍聲,在兩名藝妓的陪侍下吃喝玩樂的南朝鮮'總統'樸正熙,倒在中央情報部宮井洞小宴會廳的血泊裡,咽下了最後一口氣。”⑦
從標題的“血濺”,到現場感十足的“乒——乒”槍聲,再到藝妓陪伴吃喝玩樂的描述,文字營造出的畫面感很強。本文事實層面基本無誤,但幸災樂禍的語氣使其嚴謹性降低。這種八卦小報體的文章,基本能代表那個時期我們對樸正熙的態度。
1990-2010
樸正熙政權:肯定其功績 不肯定其人
中方對樸正熙態度的轉變,始於1992年的中韓建交。此後,南朝鮮這個詞從官方詞匯中消失,與“南朝鮮”一起消失的,還有其他一些詞。
比如“集團”二字。改革開放前,“xxx集團”是用來指代那些與台灣有外交往來,並與大陸關係不好的國家及其領導人。除了樸正熙集團,常見的還有新加坡的“李光耀集團”。只不過李光耀高壽九十多歲,見證了後來新加坡與中國大陸建交,一步步熬成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中韓建交後,提到樸正熙統治時期的韓國,不再用“樸正熙集團”,代之以“樸正熙政權”。“政權”一詞較為中性,比“集團”更軟化。
與此同時,對樸正熙統治時期的功績,也披露得越來越多。比如我們熟知的“亞洲四小龍”,韓國是其中的重要一員。根據不同的算法,樸正熙執政的18年間,韓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年增長率大致在10%-19%之間。而他上台前,這一數字為4.4%。國際上將樸正熙統治時期經濟上的飛速發展稱為“漢江奇跡”。
進入21世紀後,官方對樸正熙統治時期經濟上的發展持肯定態度。例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後,中研室、中農辦、財政部、建設部、人民銀行和貴州省曾聯合組團到韓國考察“新村運動”。
“新村運動”是韓國自1970年開始在全國開展的農村改革計劃,一直持續到樸正熙遇刺,貫穿整個1970年代。韓國之所以能夠有“漢江奇跡”,躋身亞洲四小龍,以至於成功舉辦1988年漢城奧運會,都與“新村運動”有莫大的關係。所以直到2005年,中國想考察農村改革時,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到韓國研究“新村運動”。
這次考察之後,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在《人民論壇》雜誌發表了文章,總結了這次考察的成果。然而在這篇名為《韓國“新村運動”啟示錄》的文章中,總結了韓國的種種改革先進措施,卻獨獨沒有提到那次改革的“總策劃”樸正熙。彼時韓國正處在樸正熙的獨裁統治之下,獨裁當然不是好事,但也意味著這個國家的任何大型改革皆出自他手。提“新村運動”而不提樸正熙,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