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陳婉瑩答中評:香港文化產業仍有優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18 00:32:06


陳婉瑩教授在達沃斯會場。(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香港9月18日電(記者 張爽 王秀中)香港大學新聞學教授、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及碩士課程創辦人陳婉瑩教授日前在大連出席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時,就“在大陸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情況下,香港的文化產業如何才能保持一個優勢地位?”回答中評社記者的提問。陳婉瑩指出,香港在文化產業方面仍有優勢,應努力與大陸形成互補格局。

  近年來,大陸的文化產業蓬勃發展,香港從文化產品的“輸出方”逐漸變成“輸入方”。對此,陳婉瑩教授表示,香港的文化產業優勢仍在。“香港有廣義的制度優勢,比如商業制度、教育制度健全、能夠比較開放地和國際交流。”陳婉瑩認為,香港的問題在於能不能發揮這種優勢,並把這種優勢和國內的資源整合、結合,形成優勢互補的格局。“國內那麼大的市場、那麼多的人才,那麼多理工男、理工女,而香港要找到這麼多人才是很難的。”陳婉瑩說。

  “香港也要有自己的信心。最近香港好像已經丟失了信心,但是我是很樂觀的。現在有那麼多好機會,關鍵是要有好的作品拿出來。”陳婉瑩表示。

  陳婉瑩認為,不論是對企業還是對個人,“好的作品”才是最有競爭力的,對於年輕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長。“專長是說你能用不同的渠道、平台、工具來講現代的故事。以前我在美國的時候,年輕人的夢是進《紐約時報》,進去了就不會離開了。現在的技術的顛覆性太強了,機會就更多了。現在只要是優秀的故事,就會有傳播的平台。年輕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以前是“報上見”,現在就是“網上見”。如果你能給我好的東西,我就能記得你的名字。”陳婉瑩說,現在很多人講的很多東西都太玄了,要回歸專業。“哪裡都需要人才。一個很正派、很用功的媒體,一定是會成功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