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隨習近平訪美的商界大佬都是什麼背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18 10:01:33


 
  慣例

  事實上,讓企業家隨領導人出訪,現在也是一種慣例。從20世紀90年初開始考慮這個問題開始,到現在,不論是國家領導人出訪還是參加博鰲亞洲論壇、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經濟峰會,中方都會組織企業家隨行。

  原因也很簡單,國家想要給企業家走出國門談合作來搭建平台、創造機會。

  雖然出訪要經歷一系列的申請和審核,同時要自負出訪費用,但很顯然,對這樣的機會,企業一向申請踴躍。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率500名企業家訪美;2014年4月,習近平出訪歐洲四國,隨行的經貿代表團人數達200餘人;同年7月,習近平訪問韓國,經濟使團有250人之多。

  從這次來看,領導人每次出訪選擇隨行企業家,也有不同的考慮,其中會體現出思路的變遷。

  變化

  簡要的來個對比。

  2014年,習近平出訪歐洲期間,隨行的企業涵蓋了汽車、金融、能源、醫藥、科技等各個行業。但仔細觀察來看,當時的汽車、能源行業是重點,比如汽車領域就有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華晨董事長祁玉民、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虹等;而能源方面則有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中國海油董事長王宜林。

  而像互聯網的三巨頭BAT,當時卻沒有列入其中。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島叔認為,一個是經濟形勢和產業結構的變化,比如能源和汽車行業從傳統支柱走向面臨轉型調整,而互聯網企業則異軍突起,開始在經濟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而另一方面,從地域差別來講,美國與歐洲的優勢產業不盡相同,屬“因地制宜”。能源、汽車、航空是歐洲的優勢產業。在那一次的出訪中,中歐雙方企業在這些領域簽訂了很多大單。比如在法國期間,中國航空器材集團與空客公司簽百億美元協議,中廣核與法國電力公司簽加強核能合作協議;在德國,戴姆勒股份公司與北汽集團、華晨集團與寶馬集團、大眾集團與上汽集團、一汽集團分別簽署協議;在荷蘭,中糧收購荷蘭農產品公司Nidera51%股權、伊利集團與荷蘭達成了共建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合作。

  而對於美國來說,互聯網、電子信息產業是其在全球佔據絕對優勢的產業,而中國在這裡領域又異軍突起,因此雙方具有可交談的空間和合作的可能性。

  此外,針對中美即將重點關注的網絡安全與合作問題,互聯網企業作為有所涉及的企業,難免不會談到這一領域的話題。當然,其他領域同樣也有廣闊的合作空間,相信同樣會有所收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