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發改委:中國7%的經濟增速是可信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23 14:40:12


 
  二、7%的增速符合普遍預期

  在上半年經濟數據發布之前,國內和國際多家研究機構均預測經濟增速在7%左右。國內研究機構,如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信息中心、國家發改委宏觀院等機構以及多家高校均預測經濟增速在6.9%-7.1%之間。國際研究機構,如世界銀行對中國上半年經濟增速的估計數據為7.1%,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預測數據為7%,皆與實際發布數據相符。

  三、認為GDP平減指數被低估導致經濟增速高估存在邏輯混亂

  最近有研究認為,中國GDP平減指數沒有扣除進口價格下降的影響,導致中國GDP增速被高估1-2個百分點,這存在邏輯混亂。一是進口價格下降對中國不變價GDP增長核算影響有限。我國已經形成了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而服務業使用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投入非常少,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對其影響甚微。在整體工業的中間品投入中,進口品比重不足10%,且大宗商品的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趨同,因此不變價工業增加值核算受到進口價格的影響也有限。二是不變價GDP增速與GDP平減指數無關。根據主要經濟體核算制度,GDP平減指數不是類似於CPI的調查統計數據,而是先核算得到現價GDP和不變價GDP,然後根據二者計算得到的。也就是說,現價GDP和不變價GDP的核算數據決定了GDP平減指數,而不變價GDP核算與GDP平減指數無關。因此,“GDP平減指數低估導致GDP實際增速提高”的說法,在邏輯上是錯誤的。

  四、經濟轉型期實物指標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將發生重大調整

  有的國際研究機構是從用電量、運輸量等實物指數的增長速度推斷得出中國經濟增速應遠低於7%。但是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實物指數與經濟增長的關係也隨之改變。一是服務業比重大幅上升。2015年上半年,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到49.5%,較2007年提高了6.6個百分點,而服務業每單位增加值耗電量僅相當於工業的15%,且其物質原材料投入和實物產出的規模都遠遠少於第二產業,運輸需求也大大降低。服務業比重的大幅上升必將改變用電量、運輸量等實物指標與經濟增長的彈性關係。二是醫藥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等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中占比大幅提高,而這些行業具有低能耗、高附加值等特征。這種結構調整必然導致單位GDP能耗的持續下降,直接會降低用電需求與貨運需求增速,這也會改變用電量、運輸量等實物指標與經濟增長的彈性關係。另外,從歷史數據也可看出,實物量指標與經濟增速之間的相關係數存在一定波動範圍,在經濟上升和下降期也存在較大差別。因此,僅僅根據用電量、運輸量等幾個實物量指標與經濟增速的彈性關係就得出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整體高估的結論是不可靠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