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新型飛艇可作導彈預警平台 性能全球領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15 15:07:24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展出的平流層飛艇模型。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據中國媒體14日報道,中國首個軍民通用新型臨近空間平台“圓夢號”13日在內蒙古錫林浩特成功放飛。這是全球首次具備持續動力、可控飛行、重複使用能力的臨近空間飛艇飛行。

  環球軍事報道,中國航空專家王亞男認為,臨近空間的飛艇技術無論在軍用還是民用領域都具有很多高價值的應用方向,全球軍事大國都在加緊攻關,中國也必須加速這方面的研究。

  據報道,“圓夢號”是一艘巨大的銀色飛艇,體積達1.8萬立方米,依靠氦氣浮力升入空中。它採用3個六維電機螺旋槳,升空後依靠太陽能提供動力,按計劃將駐空48小時。

  據介紹,臨近空間是指距地球表面20公里到100公里之間的區域,是傳統航空空間和航天空間的接合部。由於受到物理高度和空氣密度的影響,成為普通航空飛行器最高飛行高度和天基衛星最低軌道高度之間極為特殊的區域。
 
  王亞男表示,臨近空間飛行器,特別是飛艇這樣的浮空器,在軍事、科研、民用領域都有非常大的潛力。比如可以進行通信中繼、作為對地偵察平台和導彈預警平台,還可以進行天氣預報、農情監測等。目前,美俄等軍事大國都在大力研究臨近空間的相關技術,除了研究能長時間留空的飛艇外,高超音速飛行器也要利用臨近空間的相關技術,比如美國的X-51A和HTV-2等高超音速飛行器會利用臨近空間空氣稀薄、阻力小等特性保持高速飛行,而亞軌道超高音速民用飛行器的概念也在論證之中,如果達到5倍音速,那麼跨大西洋飛行只需一小時。所以中國加速這一領域的研究非常必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