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華文化偉大復興與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19 10:00:21


 
  一是血緣。相關資料顯示,台灣居民目前有83%是閩南移民,15%來源於閩西和廣東,而1946到1949年因內戰,間移居台灣的170萬以上的大陸各省民眾的後裔,更是無可爭議屬於中華文化圈的人群。

  二是文字。台灣與大陸同樣使用漢字,共享五千年文明發展積澱下的成果,可以說用到的典故成語,都是無數先哲智慧的結晶,構成了共同的文化基礎,這就使得兩岸在文化交流上不存在著基本障礙,可以輕易實現文化的共享,潛移默化中相互的思想方法並無二致。

  三是語言。雖然台灣島內近十餘年來興起了使用“台語”高潮,所謂“台語”即閩南語,閩南語乃是中國地域方言中的一種。在台灣多數人,特別是知識精英階層無人不會普通話,兩岸心靈交流不存在任何障礙,沒有難以逾越的語言關。

  四是共同的歷史經驗鑄就的共同精神。從反抗昔日葡萄牙、荷蘭殖民者,到近現代抗日運動是兩岸共同的經歷,這是兩岸人民之間與生俱來、渾然天成的,是不可磨滅的。

  以上的共同點決定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同屬一個民族從來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因為我們的血脈裡流動的都是中華民族的血,我們的精神上堅守的都是中華民族的魂。台灣文化雖然在分離60多年後形成了一些自己獨特的體驗,但核心精神與中華文化並無二致,特別是與閩南文化更是共同點遠多於相異處。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台灣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它比母體文化要多經歷了一些坎坷,多了一份歷練,也培養出了一些獨特的經驗,近數十年來台灣文化的興起,可以說是中華文化復興的先期試驗,為中華文化實現偉大復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