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丁克談二胎:適合生育時沒錢 只有養老能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9 18:12:20


 
  趙興旭常常指著謝其忠已結婚姊妹的一堆孩子說,“看看,她們還是生這麼多,又沒有教育的基本條件,未來,她們的孩子還是一名農民工。”慢慢地,謝其忠也接受了這種思想,并願意終身不育。

  2007年,同居六年後,兩人覺得志同道合,去民政局登記,領了結婚證。

  趙興旭也不是沒有考慮過生育,“只是在我們夫妻兩人最適合生育的年齡,我們沒有賺到足够支撑孩子良好生活的金錢。”趙興旭認為,30歲時沒有賺到500萬或者更多的金錢,是堅定做丁克、不再生育的主要因素。

  在生活中,趙興旭一直講究環保,他不抽煙、不喝酒,只吃植物油,崇尚養生。夫妻兩人在餐館偶爾點錯葷菜,他會把菜中的肉絲都挑出來丟掉。他每天都想方設法讓自己開心,他覺得最好的方式是看電視歌唱節目。

  如今,趙興旭在江濱花園已擁有兩套房產,這些都是為養老做准備。

  2002-2013年,來自上海的零點調查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沈陽、西安等10城市追蹤調查發現,低收入丁克家庭(家庭月收入低於4000元)中,近36%是迫於經濟壓力。2013年,一綫城市的受訪者預期,家庭月收入11500元以上才敢生育,二綫城市預期則在7000- 9000元,遠遠高於平均收入。

  “不敢”與“不能”、撫育成本預期與實際收入的差距,透露出部分低收入丁克族的經濟地位和生育觀念:生存無虞,向往中產生活;既認同普遍生育的傳統,又有注重生命質量的現代觀念。

  抉擇

  兒童房都裝好了,最終還是決定不生

  當然,并不是所有丁克家庭都毫無顧慮,或者向外界承認自己的丁克身份。他們并不都能如同趙興旭夫婦一樣“坦誠”。在傳統觀念的重壓之下,大多數丁克都介意或者回避關於丁克的話題。

  零點調查也曾得出過這樣的調查結論:選擇丁克家庭的人群具有3個明顯特征:年輕化、高學歷和高收入。在18歲- 34歲的受訪對象中,選擇丁克家庭的占10 .4%,明顯高於35歲-54歲受訪人群的同類選擇。在不同學歷的人群中,大專以上學歷者選擇丁克家庭的比例最高,達到10 .3%.收入越高者,選擇丁克家庭的比例越高。家庭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受訪者中比例達到13.7%,而在1500元以下的人群中僅為5.5%.

  與趙興旭夫婦不同,在廣州的張邵南(化名)和朱鳳(化名)夫婦,則具有大多數丁克人群的特征。夫妻倆同年,1974年出生,結婚已經11年。朱鳳在大學裡工作,張邵南和朋友在搞公司,他形容兩人現在的生活狀態,“一個是穩定,一個是自由”。

  張邵南覺得丁克家庭最大的誘惑是自由,“因為我們都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喜歡愛幹嗎就幹嗎,不受傳統思想、禮俗的束縛,沒有太多家庭瑣事的煩擾,擁有最大化的個人自由空間,擁有大量的業餘時間去做自己愛做的事情”。但他也清楚,凡事有得必有失,選擇丁克,意味著要放棄所謂完整的傳統的家庭生活,意味著要失去享受天倫之樂的機會,失去讓子女供養盡孝的權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