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泰峰走馬上任蘇州的第一個月,馬不停蹄地到處調研、摸底。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1個月內,石泰峰的調研足跡恰好遍布了蘇州下轄的全部行政區域——4市(昆山、張家港、常熟、太倉)、6區(工業園區、高新區、姑蘇區、吳中區、相城區、吳江區)。
據澎湃新聞統計,除了10次調研,石泰峰在履新蘇州的第1個月,還主持參加會議7次,會見中央、其他省市黨政代表以及企業代表共計10餘次。如此高頻度的密集調研、會見、主持會議等,顯現了石泰峰的務實作風。
蘇州,是江蘇經濟體量最大份額的城市,有著“中國經濟第六城”之稱(經濟總量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外界看蘇州,往往會覺得其異常光鮮、成績喜人,石泰峰主政蘇州後,卻對蘇州繁榮之下的隱憂有著異常清醒的意識和“問題導向”。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在會見貴賓時,石泰峰坦率直言,蘇州經濟規模總量較大,但產業發展“大而不強”的矛盾依然突出。在蘇州內部的幹部會議上,石泰峰也是多次“自曝家底”、“自揭家醜”,坦言蘇州的產業結構總體仍然處於產業鏈條的中低端,“大而不強”、“後勁乏力”等問題亟需破解,轉型升級任務緊迫繁重。
主政蘇州後,石泰峰多次提出蘇州各地要“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這也是他在蘇州各地調研時,突出強調的“高頻詞匯”。
不僅在經濟發展上展現其務實、前瞻的一面,作為地方主政的“一把手”,石泰峰對蘇州各項工作均是高標准、嚴要求。“蘇州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走在全省、全國前列,黨的建設遇到的新矛盾、新問題顯現也比較早。我們一定要清醒認識,堅持問題導向,深入研究新情況,妥善提出新對策,切實解決新問題。”
“讓法治成為蘇州新的核心競爭力”
作為具有法學背景的地方領導人,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主政蘇州期間,石泰峰也展現了其善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治理社會的一面。
石泰峰多次在公開場合講話時說,在新的歷史基點上,蘇州需要重塑“新的核心競爭力”。他提出,要“讓法治成為蘇州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和標志”。
在接受《新華日報》采訪時,石泰峰說,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治經濟。縱觀世界上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無不以嚴格的法治著稱。比如香港和新加坡,良好的法治環境成為其集聚資源、用好資源的制勝法寶。“這也是我們把法治蘇州建設提升為一項戰略工程的原因所在。”石泰峰如此解釋。
因此,在他看來,蘇州要加快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方式的轉變,“除了靠科技創新和人才,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要讓法治成為蘇州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和標志。”
在一次“法治蘇州建設工作”專題調研及座談會上,石泰峰說,從全面小康到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不是簡單的經濟總量擴張和技術提檔升級。“現代化是包括社會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在內的系統工程,一個法治建設不健全的地方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
在公開講話中,石泰峰多次這麼要求官員: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劃清政府和市場邊界;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推動科學發展,尊重規律;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化解矛盾,維護可持續的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