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歷史上今天:倫敦煙霧事件萬餘人喪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4 09:41:21


 
  當時人們沒發現有什麼異常,一周後才發現許多人死於呼吸道疾病,後來又陸續出現死亡案例。人們重新檢查了當年的肺的樣本發現有許多重金屬,碳和其他有毒元素。這些來自於燃料,在這一年英國的公交車正好換成燃油車而且冷空氣使人們家家戶戶都燃起壁爐,讓空氣污染嚴重。

 事後,據英國環境污染負責人厄爾斯特.威廉金斯博士統計,在霧災發生的前一周,倫敦死亡人數為945人;而在大霧期間,倫敦地區死亡人數激增到2480人,而大霧所造成的慢性死亡人數達8000人,與歷年同期相比,多死亡3000-4000人。

  發生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塵污染,間接原因是開始於12月4日的逆溫層所造成的大氣污染物蓄積。燃煤產生的粉塵表面會大量吸附水,成為形成煙霧的凝聚核,這樣便形成了濃霧。另外燃煤粉塵中含有三氧化二鐵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種來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進而與吸附在粉塵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霧滴。這些硫酸霧滴吸入呼吸系統後會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使體弱者發病甚至死亡。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發生後,英國人開始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此後,英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措施整治環境,1954年的“倫敦市法(City of London (Various Powers) Act 1954)”,1956年,英國政府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發電廠和重工業被遷到郊區。

  1968年以後,英國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氣污染防控法案,這些法案針對各種廢氣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80年代後,交通污染取代工業污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來抑制交通污染。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絡、抑制私車發展等。經過50多年的治理,倫敦終於摘掉了“霧都”的帽子,城市上空重現藍天白雲。

 (來源:環球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